风引船回沧溟阔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ng yǐn chuán huí cāng míng kuò,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逸气轩眉宇。
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
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
时与命、犹须天付。
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
空壹郁,共谁语。
儿曹不料扬雄赋。
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
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
但笑指、吾庐何许。
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
谁载酒,带湖去。
()
眉宇:(名)两眉上面的地方,泛指容貌:~不凡。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之间。近在~。
蛟龙: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云雨:宋玉《高唐赋》叙宋玉对楚襄王问,说楚怀王曾游高唐,梦与巫山神女相会,神女临去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世因以指男女合欢(多见于旧小说)。

《贺新郎(和徐斯远下第谢诸公载酒相访韵)》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逸气轩眉宇。
似王良、轻车熟路,骅骝欲舞。
我觉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龙云雨。
时与命、犹须天付。
兰佩芳菲无人问,叹灵均、欲向重华诉。
空壹郁,共谁语。
儿曹不料扬雄赋。
怪当年、甘泉误说,青葱玉树。
风引船回沧溟阔,目断三山伊阻。
但笑指、吾庐何许。
门外苍官千百辈,尽堂堂、八尺须髯古。
谁载酒,带湖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为了贺祝新婚的徐斯远而写的。诗人以徐斯远的才情和风采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祝福。

诗的开头描述了徐斯远的气质,他的眉宇透露出超凡的气息,如同王良一般,轻车熟路,骏马欲舞。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徐斯远的欣赏,认为他不是凡人可比,而是具有非凡才华和抱负的人物,就像咫尺之间的蛟龙,拥有无尽潜能和才能。然而,他的成就和命运仍需依靠天意。

诗中提到了兰花香郁却无人问津的情景,诗人感慨万分,希望徐斯远能够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心声。他们的心境相通,但又无人能够理解。

诗中提到了扬雄的《法言·甘泉篇》,诗人称赞徐斯远的成就可能会超越扬雄的赋诗。回顾那些被误解和轻视的过去,就像青葱的树木一样茂盛。

接着,诗人以风引船回的比喻,表达了徐斯远在人生道路上的阻碍和困难。视线被三座山峰遮挡,无法看清前方的路途。

最后,诗人反问笑着指向自己的草屋,表示自己的身份微不足道。门外是众多高官显贵,堂堂正正、须发苍白的古人。他们中没有人能够陪伴徐斯远,只有诗人自愿陪伴他一起往湖边行。

整首诗通过对徐斯远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意和钦佩之情。诗中融入了对才情和抱负的讨论,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