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覆云头雨脚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於其前)》,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 fù yún tóu yǔ jiǎ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
拄杖重来约。
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
巨海拨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尚两两、三三前却。
老我伤怀登临际。
问何方、可以平哀乐。
唯酒是,万金药。
劝君且作横空鹗。
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
更直上、昆仑濯发。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推翠影,浸云壑。
()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重来:1.再来;复来。2.汉乐曲名。
东风:(名)①指春风。②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箫勺巨海头角:(名)比喻青年显露出来的气概或才华:初露~|崭然见~。
高阁:(名)①高大的楼阁。②放置书籍、器物的高架子:置之~|束之~。

《贺新郎(用韵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余欲令筑陂於其前)》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拄杖重来约。
我拄着杖头,再次来到这里。

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
迎接东风,洞庭湖上奏响欢快的乐曲,箫和勺声充满了空旷的天空。

巨海拨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
大海激起了巨大的波涛,来到这座高阁前。

尚两两、三三前却。
还有一些人两两、三三地前来。

老我伤怀登临际。
我年老了,心情伤感地登上了这个高峰。

问何方、可以平哀乐。
询问哪里可以找到平和的慰藉和快乐。

唯酒是,万金药。
只有酒能够治愈心灵的创伤,它就像价值万金的良药。

劝君且作横空鹗。
我劝你先做一只横亘天空的鹰。

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
暂时不要谈论人间的世俗和污浊,纷纷乌鸦攫取。

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
九万里的风在下方吹拂,掀起云层,带来阵雨。

更直上、昆仑濯发。
更加直接地攀登昆仑山,洗净头发。

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
宁愿躺在长虹陂上十里长的地方,谁说的话,听取双黄鹤的鸣叫声。

推翠影,浸云壑。
推开碧绿的影子,浸入云涧的深处。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辛弃疾在晚年的心境。他在登高的过程中感叹岁月的流逝,对人间的痛苦和世俗的腐败感到厌倦,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他以酒喻心灵的抚慰,以鹰喻追求自由和高远的精神,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