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附山东听诏人

出自宋代刘克庄的《耄志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ǎng fù shān dōng tīng zhào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尧言播告几丝纶,服汉衣冠易介鳞。
羞战黑山为虏将,俾王青社备藩臣。
招怀河北来降者,响附山东听诏人
可惜蹉跎隳晚节,圣恩尚许庙为神。
()
衣冠,羞战,招怀,降者,可惜,晚节

《耄志十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耄志十首

尧言播告几丝纶,
服汉衣冠易介鳞。
羞战黑山为虏将,
俾王青社备藩臣。

招怀河北来降者,
响附山东听诏人。
可惜蹉跎隳晚节,
圣恩尚许庙为神。

中文译文:

尧的教诲传播开来,几丝纶带着智慧的启示,
穿汉朝的衣冠,易介鳞,意味着改朝换代。
羞愧地战斗在黑山,成为虏敌的将领,
让王朝的青社备好藩篱,保护臣民。

招募怀抱着归降之心的河北人,
回应山东的号召,听从朝廷的命令。
可惜岁月的浪费破坏了晚年的节操,
即使圣恩仍然允许祭祀神庙。

诗意和赏析:

《耄志十首》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尧、汉两个历史时期为象征,描绘了朝代更替和个人境遇的变化。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尧的教诲传播开来,汉朝的衣冠易代,象征着时代的更迭。接着,诗人以自己作为将领的形象,表达了对自己在黑山战斗的羞愧之情,同时呼吁王朝加强国防,保护臣民。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招募河北归降者和山东听命者的情景,表达了对统一和稳定的渴望。然而,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晚年的懊悔和遗憾,认为自己虽然受到圣恩的赐予,但由于蹉跎岁月,已无法修复晚节,只能在庙中祭祀。

整首诗词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展现了对国家和个人的忠诚与悔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刘克庄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