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云大惑

出自宋代晁说之的《枕上闻蛩忽久不鸣》,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bù yún dà huò,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促织复促织,尔实借我职。
语我以诗书,觉我以道德。
胡然久不鸣,似知不如默。
默而如见容,实惟已失则。
不见容而疑,岂不云大惑
智或神於蓍,梦有不待卜。
秋风日已高,太白光如植。
予岂默默时,杀身徇吾国。
()
促织,诗书,道德,不如默,见容

《枕上闻蛩忽久不鸣》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躺在枕头上听到蛩蛩声突然久不鸣,
催促织布的人再次催促织布,
你实际上是借用了我的职责。
你用诗书来教导我,
用道德来唤醒我。
蛩蛩声突然久不鸣,
似乎知道默默无言胜过言语。
默默无言却如同被理解,
实际上只是已经失去了。
不被理解而产生疑虑,
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困惑吗?
智慧也许超越了卜筮的神奇,
梦境中有些事情不需要卜问。
秋风已经渐高,
太白星光照耀得像植物一样明亮。
我怎能默默无言,
舍身成全我的国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默默无言的力量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思考。蛩蛩声久不鸣,似乎暗示了默默无言的力量胜过言语。作者通过催促织布的比喻,表达了他借用他人职责的愿望,以及通过诗书和道德来教导他人的决心。作者认为默默无言的存在可以被理解,但也可能被误解和产生疑虑。他提到智慧可能超越了卜筮的神奇,梦境中的事情也不需要卜问,暗示了他对于超越常规思维和寻求真理的追求。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舍身成全国家的决心和责任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默默无言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思考。通过对蛩蛩声的描绘和比喻,作者探讨了默默无言的力量和价值。他认为默默无言可以被理解,但也可能被误解和产生疑虑。作者还通过提到智慧超越卜筮和梦境中的事情不需要卜问,表达了对于超越常规思维和寻求真理的追求。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舍身成全国家的决心和责任感,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奉献精神。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达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