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寇频招未肯臣

出自宋代晁说之的《次韵张姑夫感旧》,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ún kòu pín zhāo wèi kěn ché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闻道江头柳色新,可怜不识洛阳尘。
景龙门外千锺酒,葆籙宫前万国人。
此日凄凉徒费泪,即时兴复愧遗民。
浮家逃死知何处,群寇频招未肯臣
()
闻道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西周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不处理,不主持。识,通“[[职]]”。
洛阳尘万国:天下;各国。很多的国家;世界各国。
凄凉:(形)①寂寞冷落;悲凉:满目~。②悲苦;悲凉:身世~|~的岁月。[近]凄惨。[反]幸福。
遗民:遗民yímín∶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泛指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次韵张姑夫感旧》是宋代晁说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道江头柳色新,
听说江边柳树绿意嫩,

可怜不识洛阳尘。
可惜我却不知洛阳的尘土。

景龙门外千锺酒,
景龙门外千钟美酒,

葆籙宫前万国人。
在葆籙宫前聚集了万国的人。

此日凄凉徒费泪,
这一天的凄凉只是白白流下了泪水,

即时兴复愧遗民。
即使现在情况好转,也感到惭愧于留下的百姓。

浮家逃死知何处,
家园被敌寇蹂躏,逃亡的人们不知去向何方,

群寇频招未肯臣。
敌寇频频招降,但我们仍不肯屈服。

诗词的意境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江头柳色新的景象,暗示了岁月的更替和生活的变迁。诗人自愧不识洛阳尘,表达了自己对时事的无知和对洛阳繁华的向往。诗中还描绘了景龙门外的繁华和葆籙宫前万国人的盛况,彰显了宋代的国力和繁荣。然而,诗人仍感到凄凉和无奈,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对百姓的遭遇感到愧疚。诗词末尾表达了对逃亡者的关切,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才能避难,同时对敌寇的招降表示坚决不屈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色、人物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晁说之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痛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洛阳繁华和民生苦难的关注,以及对抵抗敌寇的坚定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