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吞何时休。明代。高启。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不见征战场,那知边人苦。马惊西风笳,鸟散落日鼓。呜呜城下水,流恨自今古。
《登西城门》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城望神州,
我登上城门,俯瞰着这片神州大地,
风尘暗淮楚。
风沙掩盖了淮河和楚地的景色。
江山带睥睨,
我看到江山傲视四方,
烽火接楼橹。
城楼上的烽火相接,传递着战争的消息。
并吞何时休,
这个并吞的局面何时才能停止,
百骨易寸土。
百姓的生命如此脆弱,土地易于被侵占。
向来禾黍地,
往昔丰饶的农田,
雨露长榛莽。
如今却被荒草丛生所覆盖。
不见征战场,
不再看到战场上的战斗,
那知边人苦。
但谁能知道边境的人民所受的苦难。
马惊西风笳,
马儿受到西风笳声的惊吓,
鸟散落日鼓。
鸟儿在夕阳下飞散,鼓声渐渐消失。
呜呜城下水,
哀叹声在城下的水中回荡,
流恨自今古。
流淌的水中充满了人们的悲愤和怨恨。
这首诗词以描绘战乱时期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深切关注。通过描写城门上的风尘、江山的傲视、烽火的传递等细节,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诗中的禾黍地被荒草覆盖,战场上的战斗不再见,边境人民的苦难无人知晓,这些形象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无奈。最后,诗人以城下的水流中回荡的哀叹声,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悲愤和无尽的怨恨。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