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龙湫风雨。宋代。辛弃疾。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山鬼谣)》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问何年,此山来此,
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
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笑我醉呼君,
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
昨夜龙湫风雨。
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
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
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
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鬼为主题,表达了辛弃疾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以问答的方式开启,询问山鬼的来历和年代。山鬼无言以对,只有西风和落日作为默默的见证。辛弃疾将山鬼比作羲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并称其为"太初",寓意山鬼的存在早于一切,具有悠久的历史。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山鬼所处的环境。山鬼所在的溪边小路已经被红尘所遗忘,只有它依然存在,仿佛穿越了时光,保持着古老的面貌。辛弃疾揶揄自己的醉态,笑称自己喊着山鬼的名字,却被一只山鸟吓得将酒杯倒翻。他告诫自己要牢记这个场景。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辛弃疾以风雨和石浪的形象描绘了昨夜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和壮美的感觉。在凌晨四点,山鬼吹灯吼叫,震惊了世间的男女。这里的山鬼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世的变迁,呼应了开头对山鬼的赞美。
最后,辛弃疾表达了对友情和远方的向往。他和朋友约定在清幽的地方相会,共同探讨人生的苦难。他们的心灵相通,互相交流,神交心许。辛弃疾期待能带着朋友一同远游,驱使鞭笞着神话中的凤凰,吟诵着他的游记,展开一段壮丽的旅程。
整首诗词通过山鬼这一形象,抒发了辛弃疾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和远方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追求精辛弃疾的《摸鱼儿(两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名山鬼谣)》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问何年,此山来此,
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
直作太初名汝。
溪上路。
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
一杯谁举。
笑我醉呼君,
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
昨夜龙湫风雨。
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
惊倒世间儿女。
依约处。
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
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
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山鬼为题材,表达了辛弃疾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词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开篇,询问山鬼的来历和年代。山鬼无言以对,只有西风和落日默默见证。辛弃疾将山鬼比作羲皇(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并称其为"太初",寓意山鬼的存在早于一切,具有悠久的历史。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山鬼所在的环境。溪水旁的小路已被红尘所遗忘,只有山鬼独自留存,仿佛穿越时空,保持着古老的面貌。辛弃疾嘲笑自己的醉态,笑称自己喊着山鬼的名字,却被一只山鸟吓得将酒杯倒翻。他告诫自己要牢记这一幕。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辛弃疾以风雨和石浪的形象描绘了前一晚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而壮美的感觉。在凌晨四点,山鬼吹灯啸叫,震撼了世间的男女。这里的山鬼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人世的变迁,呼应了开篇对山鬼的赞美。
最后,辛弃疾表达了对友情和远方的向往。他与朋友约定在安静祥和的地方相聚,一同探讨人生的艰辛。他们的心灵相通,互相交流,心有灵犀。辛弃疾期待着能与朋友一同远游,驱使着鞭笞神话中的凤凰,吟诵他的远方游记,展开一段壮丽的旅程。
整首诗词通过山鬼这一形象,抒发了辛弃疾对时光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他对古代文化和远方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厌倦和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