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然犀下照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yòng rán xī xià zhào,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间。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然犀下照,未必*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
飞洒:飘散洒落。特指明清地主勾结官府,将田地赋税化整为零,分洒到其他农户的田地上,以逃避赋税的一种手段。
日光:1.太阳发出的光。2.时光。
直下:径直趋赴。谓径直实行下去。直接下达。垂直向下;向下。下面,底下。谓直系下传。
洗尘:(动)也叫接风。设宴欢迎远道而来的人。[反]饯行。
万象:(名)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新|包罗~。
一峰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是元代作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黄河的三门津上,我赋诗歌,俯瞰着重要的关隘,人间和鬼魂都在这里交汇。长风怒卷着高浪,洒下寒冷的阳光。这景象峻峭如吕梁山的千仞峰,壮丽如钱塘江八月的潮水,直冲而下,洗涤着尘世。万象都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只有一座孤峰依然屹立。仰望危险的鸟巢,双鹄飞过,却难以攀登。人间面对这样的险境有何用处,万古以来都隐藏着神秘的阴谋。不用犀牛的角来照亮前路,也未必能够强力地射击,有力量来阻挡狂涛。唤来骑着鲸鱼的客人,敲击鼓声穿过银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黄河的三门津为背景,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象和其中蕴含的危险。诗人通过形容长风怒卷的高浪和飞洒的阳光,表达了黄河的浩渺和威力。他将黄河比作吕梁山和钱塘江,突出了其壮丽和雄伟的特点。诗人还通过描绘万象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只有一座孤峰屹立的景象,表达了黄河的狂暴和无穷的力量。诗人思考人类面对这样的险境有何用处,以及世间隐藏的神秘阴谋。最后,他呼唤骑着鲸鱼的客人,敲击鼓声穿过银山,表达了对勇敢者的赞美和希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和其中蕴含的危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面对险境的思考。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手法,使诗词充满了力量感和震撼力。同时,诗人通过呼唤骑鲸客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勇敢者的赞美和对希望的追求。整首诗词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元代作家元好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好问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