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不舞霓裳曲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燕子楼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cóng bù wǔ ní cháng qū,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
明月,帘霜,卧床,一人,潸然,空箱,有客,上来,争教,红粉,不成

《燕子楼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满窗明月满帘霜,
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
秋来只为一人长。
钿晕罗衫色似烟,
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
叠在空箱十一年。
今春有客洛阳回,
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
争教红粉不成灰。

诗意:
这首诗词以燕子楼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寂寥孤寂的秋夜。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床上的帘子上布满了霜。这个楼里的夜晚充满了寒冷的气息,而秋天的来临只是为了一个人而存在。诗人提到了一个女子,她的罗衫颜色如同烟雾般淡雅。多次想要穿上衣服时,心中却涌起了悲伤。自从她停止跳舞,连续十一年都把舞裙叠放在空箱子里。而在今年的春天,有一位客人从洛阳回来,曾经到过尚书的坟墓。有人说白杨树适合做墓碑的柱子,但为何不让红粉(指女子)成为骨灰呢?

赏析:
《燕子楼三首》是白居易的一首感伤之作,通过对燕子楼夜晚景物和女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寥和失落。整首诗词以寒冷、凄凉的秋夜为背景,充满了忧伤的氛围。明亮的月光和霜,以及冷灯的映照,形成了冷寂的画面。诗中的女子,以及她的红衣、烟雾般的颜色,给人一种柔弱、凄美的印象。她曾经是舞者,但如今已经停止舞蹈,将舞裙叠放在空箱子里,这象征着她的离别和沉寂。而诗末提到的尚书墓和白杨柱,则是对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转变的暗示。诗人在询问为何不让红粉成为骨灰时,表达了他的追思和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思考和感慨。通过对景物和女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这首诗词以其忧伤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白居易独特的诗歌才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