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但高枕

出自宋代司马光的《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偏眠船舷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ù wù dàn gāo zhě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纵棹下清溪,波静地仍偏。
日夕水风凉,萧洒成安眠。
兀兀但高枕,悠悠不进船。
中流忽惊寤,渔父歌扣舷。
山川非曏时,回首去霞边。
()
高枕:高枕gāozhěn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无所忧虑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又: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中流:1.中道,正道。2.江河中央;水中。3.南北朝及南宋时,常用以指长江中游,今九江上下一带地方。4.泛指河流的中游。5.一般;普通。6.指普通的人。
惊寤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扣舷山川:山和河流。
回首:(书)(动)①把头转向后方(看)。②回顾过去。[近]回忆。[反]展望。

《次韵和吴冲卿秋意四首·偏眠船舷边》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纵棹下清溪,
波静地仍偏。
日夕水风凉,
萧洒成安眠。

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的船行景象。司马光以纵棹下清溪的方式开始,形容船只在宁静的水面上缓缓前行。波浪平静,但船只却稍稍偏离正常的航线。这种偏离的情景给人一种安静、宁谧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日夕间水风的凉爽,这种凉意使人感到舒适,进而成为入眠的条件。诗人以"萧洒成安眠"来形容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舒展身心,安然入睡。

然而,诗人在船舷边高枕而眠,却感到船只并未前进。他以"兀兀但高枕,悠悠不进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感觉或许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寓意,暗示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某种困境或迷茫。

在诗的结尾,诗人突然从安稳的睡梦中惊醒,听到了渔父歌唱的声音。这一刹那,山川景色似乎不再是过去的样子,诗人回首望去,只见远处的霞光已经消逝。这种景象的变化,或许是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船行为背景,通过描绘船只偏离正常航线、舒适入眠和突然惊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中的困惑、迷茫和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于船行和山川景色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美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司马光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