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要见庐山面。宋代。张耒。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闲。从今要见庐山面,画作屏风静处看。
《慈湖中流遇大风舟危甚食时风止游灵岩寺》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慈湖中遇到大风,舟船岌岌可危,但风停后他游览了灵岩寺,心情平静下来。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慈湖中流遇大风,舟船岌岌可危时。
风停后游灵岩寺,心境宁静如常时。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心境变化,表达了作者在风雨中的不安和在灵岩寺中的宁静。诗中的慈湖和庐山是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起伏和平静。
诗词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通过描绘慈湖中的大风和舟船的危险,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和不可预测性。
2. 心境的变化:作者在大风中心悸不安,但当风停后,他游览灵岩寺,心境平静下来,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对宁静的向往。
3. 文化意象的运用:慈湖和庐山作为文化符号,象征着历史和传统,通过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依存关系。
2. 内心的起伏与平静:诗中通过对心境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在风雨中的不安和在灵岩寺中的宁静,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变化和追求平静的愿望。
3. 文化符号的运用:慈湖和庐山作为文化符号,丰富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传统的关注和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风雨中的不安和在灵岩寺中的宁静,同时也融入了文化符号,丰富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张耒。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