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少年聋不治

出自宋代陆游的《予顷游青城数从上官道翁游暑中忽思其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yán shào nián lóng bù zhì,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往年屡游丈人祠,上官八十如婴儿。
自言少年聋不治,芝房松鬣可无饥。
叩之不答但解颐,德人之容端可师。
我闻学道当精思,毕世不可须臾离。
公虽泯默意可知,亡羊要是缘多岐。
逝从公游亦未迟,联杖跨海寻安期。
()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
上官:1.高官;大官。2.复姓。3.上司;长官。4.指郡府。5.受命上任。
婴儿:1.初生的幼儿。2.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为姹女。
自言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不治:不能治理。不追究,不治罪。不医治。不研究。指无法治好。不修整。
无饥解颐:面现笑容。颐(yí):面颊。
学道: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即学政。
精思不可:1.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2.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3.决不能,必须不。
须臾:(书)(名)极短的时间;片刻:~不可离。
泯默意可知:见'可知道'。
亡羊:比喻出了事情才想办法补救。
未迟联杖安期

《予顷游青城数从上官道翁游暑中忽思其人》是南宋时期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多次游历青城山,每次都拜访上官道翁。他已经八十高龄,却像个年轻的婴儿。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失聪,但他的精神仍然很旺盛,不需要食物维持生命。我敲门他不回答,但他微笑点头,他的仪表和品德可被人学习。我听说修行道路需要专注思考,一生不能有丝毫分离。尽管上官道翁沉默寡言,他的意愿也能够理解,失去的羊也可能有多重原因。我也跟随他一起游历,没有耽误太长时间,合著拐杖跨越海洋去寻找安定的时机。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陆游游历青城山时拜访上官道翁的情景。上官道翁年过八旬,但仍然拥有年轻人的朝气和精神。尽管他年轻时失聪,但他的修为和品德令人敬佩。诗人通过与上官道翁的交流,认识到修行道路需要专注思考,不能有丝毫分离。尽管上官道翁沉默寡言,但他的意愿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事物的失去可能有多种原因。最后,诗人决定跟随上官道翁一同游历,没有耽误太长时间,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定时机。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游历青城山和拜访上官道翁为主题,通过描写上官道翁的形象和言行,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向往。诗中的上官道翁虽然失聪,但他的精神状态异常良好,如同婴儿一般,这种形象给人以启示,即年龄和身体的弱点并不一定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内心追求和境界。上官道翁的默默无言和微笑点头所展现出的仪表和品德,使诗人深感敬佩,将其视为学习的榜样。

通过与上官道翁的交流,诗人认识到修行道路需要专注思考,一生不能有丝毫分离。这表明了诗人对于追求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坚持和决心。诗中的“亡羊要是缘多岐”一句,意味着事物的失去可能有多种原因,也暗含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诗人最后决定跟随上官道翁一同游历,寻找自己的安定时机,这体现了他对修行道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向往,展示了陆游对上官道翁的敬佩和对修行道路的坚持。通过描绘上官道翁的形象和言行,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境界和精神力量的价值观,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整首诗词简洁明快,意境清新,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