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鹁鸪还唤雨

出自宋代陆游的《感物》,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chū bó gū hái huàn yǔ,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物情岂愿岁时遒,一气潜移不自由。
日出鹁鸪还唤雨,夏初蟋蟀已吟秋。
()
物情:物情wùqíng∶情理物情世态∶人情∶人心事多放滥,物情生怨。
潜移:潜移qiányí悄悄的变化,无形中的变化潜移弗知。——[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自由:(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②(名)哲学上把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叫作自由。③(形)不受拘束;不受限制:行动~|新闻~。[反]禁锢。
日出:凌晨太阳升起。
鹁鸪:又称“鹁鸠”。泛称“斑鸠”。天要下雨时,常在树上叫,故俗称“水鹁鸪”。
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也叫促织,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吟秋

《感物》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物情岂愿岁时遒,
一气潜移不自由。
日出鹁鸪还唤雨,
夏初蟋蟀已吟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和思考。作者观察到物事的变化并不按照季节的规律进行,而是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变化。诗中通过描绘日出时鹁鸪的鸣叫引来雨水,以及夏初时蟋蟀的鸣叫已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来表达这种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和自由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感受。作者通过观察鹁鸪和蟋蟀的行为,揭示了自然界变化的不可捉摸和自由自在的特点。诗中的"物情岂愿岁时遒"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怀疑,认为物事的变化并不受季节的限制,而是自由地进行。这种观察和思考使得诗词充满了哲理和思辨的意味。

诗词中的"日出鹁鸪还唤雨,夏初蟋蟀已吟秋"是作者通过具体的描写来展示自然界变化的不可预测性。鹁鸪的鸣叫引来雨水,蟋蟀的鸣叫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些变化都不按照传统的季节规律进行,而是自由地发生。这种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和自由性使得自然界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变化的不可捉摸和自由自在的感慨。诗词简洁而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