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问翁爱飞泉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祝英台近·水纵横》,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wèn wēng ài fēi quá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代对,意甚美矣。
翌日,为赋此词褒之也
水纵横,山远近。
拄杖占千顷。
老眼羞将,水底看山影。
度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
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
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
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
纵横:(形)竖横交错:铁路~。②(形)奔放自如:笔意~。③(动)奔驰无阻:~驰骋。
远近:1.远方和近处。2.特指所居官位接近或远离帝王。3.指远方近处的人。4.指路程的距离。5.附近。6.关系的亲疏。7.中医上指病之在上者为近,在下者为远。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老眼山影:山的倒影。远山的轮廓。
青山:长满绿植的山。
无定

《祝英台近》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祝英台近
水纵横,山远近。
拄杖占千顷。
老眼羞将,水底看山影。
度教水动山摇,
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
人问翁爱飞泉,
来寻个中静。
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
我眠君且归休,
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祝英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叹和思考。水流纵横,山峦远近,诗人手拄拐杖占据广袤的土地。然而,他老朽的双眼却不敢去看山在水底的倒影。诗人认为水动则山摇,生活中的变幻无常令他感到可笑,就像这片青山没有固定不变的样子。他举起一瓢酒,别人问他为什么钟爱飞泉,他回答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宁静。然而,围绕房屋的嘈杂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境界。诗人表示自己宁愿与友人共眠,不再追寻宁静,等待天女散花时再问这个问题。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开篇,通过对水流和山峦的描述,展示了自然界的广阔和变化。接着,诗人通过拄杖占据广袤土地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事变幻的看法,认为一切都是如此不定和可笑。诗中的"青山无定"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强调了无常和变化的本质。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与他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然而,现实中的喧嚣和噪音打破了这种宁静,使得诗人放弃了追求宁静的心愿。最后,诗人表示宁愿与友人共眠,放松身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去探寻宁静的问题。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无常和变化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种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展示了辛弃疾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