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飒飒吹黄芦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虎图》,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ēi fēng sà sà chuī huáng lú,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壮哉非罴亦非貙,日光夹镜当坐隅。
横行妥尾不畏逐,顾盼欲去仍踌躇。
卒然我见心为动,熟视稍稍摩其须。
固知画者巧为此,此物安肯来庭除。
想当盘礡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神闲意定始一扫,功与造化论锱铢。
悲风飒飒吹黄芦,上有寒雀惊相呼。
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俛噣如哺鶵。
山墙野壁黄昏後,冯妇遥看亦下车。
()
日光:1.太阳发出的光。2.时光。
夹镜横行:(动)毫无顾忌地倚仗暴力做坏事:~霸道。
妥尾不畏:不畏惧、不惧怕。
顾盼:(动)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左右~。
踌躇:1.犹豫不决。2.自得的样子。
熟视:注目细看。
知画者此物来庭

诗词《虎图》的中文译文如下:

壮哉非罴亦非貙,
日光夹镜当坐隅。
横行妥尾不畏逐,
顾盼欲去仍踌躇。

卒然我见心为动,
熟视稍稍摩其须。
固知画者巧为此,
此物安肯来庭除。

想当盘礡欲画时,
睥睨众史如庸奴。
神闲意定始一扫,
功与造化论锱铢。

悲风飒飒吹黄芦,
上有寒雀惊相呼。
槎牙死树鸣老乌,
向之俛噣如哺鶵。

山墙野壁黄昏后,
冯妇遥看亦下车。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虎图,并表达了作者对画虎的艰难和迷惑之情。以下是对诗意和赏析的解读:

诗中首先描述了这幅虎图的形象,称其既不是罴(一种猛兽),也不是貙(一种虚构的神兽),而是被日光照亮的镜子里的虎,镜子置于角落。这表现了画虎者的技巧和创造力。

接着描绘了虎图的形态,它横行时尾巴拖得妥帖,毫不畏惧追逐,但在顾盼之间,欲离去却又犹豫不决。

接下来,诗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心为之动荡,细细观察虎图的细节,轻轻摩挲着虎的胡须。他深知画者的巧妙之处,这样的虎怎么可能被带进庭院之中。

继而,诗人想象自己画虎的情景,目光凝视着其他画家的作品,如同平庸的奴才。然而,当他心境平静时,一切功利与造化的论点都变得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描述了黄昏时风吹过的凄凉景象,寒雀惊叫相互呼应。槎牙(虎牙)和死树发出老乌鸦的叫声,它们低头向虎图虔诚敬仰。山墙上、野壁间的景色在黄昏后变得模糊,远处的冯妇也下车远望。

整个诗词通过描绘虎图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画者技艺的赞叹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界的感慨和景物的描绘,展示了王安石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