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衔恤空余息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将至丹阳寄表民》,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ān nián xián xù kòng yú x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晓马駸駸路阻修,春风漠漠上衣裘。
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
阻修春风:(名)①春天温暖轻柔的风。②比喻恩惠。③比喻笑容:~满面。
上衣:用于穿在上身的服装。
衔恤空余:空着的;未被占用的空余房屋空余病床。空闲;闲工夫没有空余跟你开玩笑。
忘形:(动)因为过分得意而忘掉应有的举止、礼貌:得了冠军,她有点~了。
末路:(名)路途的终端,常比喻没落衰亡的处境:穷途~。[近]绝路。[反]出路。
悲欢:见'悲欢'。
俯仰:(书)(动)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由人|随人~(一举一动听人指挥。)
身世:1.人生的境遇。2.地位,声名。3.一生;终身。4.自身与世界。
沉浮:(动)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家人:1.家庭成员2.旧称仆人。3.指平民。4.指妇女。

诗词:《将至丹阳寄表民》

晓马駸駸路阻修,
春风漠漠上衣裘。
三年衔恤空余息,
一日忘形愿少留。

末路悲欢随俯仰,
此生身世信沉浮。
寄声德操家人道,
炊黍吾今且暂休。

中文译文:
清晨,马匹才刚启程,却困于坏路。
春风微微吹拂着我的衣袍。
多年来的劳累和痛苦已经消散,
只希望在这一天能够忘却一切,少停留。

在末路的悲欢与起伏间摇摆,
我深信此生的身份和境遇是多变的。
我寄托着我的声音和道德信仰给家人们,
现在,我只想放下一切,暂时休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述了清晨出发的场景,马匹受阻于修路的过程,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困难。接着,诗人描述了春风轻拂衣袍的画面,传递出一种宁静和温暖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辛劳的感叹,他衔恤已久,希望在这一天能够忘记痛苦,少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接下来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他认识到人生的悲欢和起伏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的身份和处境也是多变的,信任和希望都需要经历过程中的实践和验证。

最后两句诗是作者对于家人和道德的思考。他希望把自己的声音和道德信仰传递给家人,同时也意味着对于社会和人伦关系的关注。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暂时放下一切的愿望,以获得短暂的宁静和安息。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矛盾感受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情感和思想风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