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山置酒菊花开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í shān zhì jiǔ jú huā kāi,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齐山置酒菊花开,秋浦闻猿江上哀。
此山漠漠云垂地,南埭悠悠水映人。
驰道蔽亏松半死,射场埋没雉多驯。
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
()
菊花,悠悠,驰道,埋没,登高

诗词:《和王微之秋浦望齐山感李太白杜牧之》

中文译文:
齐山上设宴会,菊花盛开艳丽。
秋浦中传猿啼声,江水悲鸣哀啼。
这座山峰云雾缭绕,似在天地间垂挂。
南岸的水面倒映着人影,宛如悠闲地流淌。
驰道被草木遮掩,松树半死半生。
射场早已被埋没,野雉也驯化成群。
登上高处,唱一曲悲伤的歌,思绕红梁之时的往事,落入暗淡的尘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题目中提到了李白和杜牧,表示了作者对这两位杰出的诗人的敬意和致敬。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在此景中的感受和思考。

诗的开头写到齐山上设宴会,菊花盛开艳丽,表现了丰收的喜悦和欢庆的氛围。接着描述了秋浦中传来猿啼声和江水的悲鸣声,揭示了自然界中的哀愁和凄凉。

接下来的几句写到山峰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山与天相连。南岸的水面倒映着人影,呈现出宁静和恬淡的景象。

之后的描写中,驰道被草木遮掩,松树半死半生,射场早已被埋没,野雉也驯化成群,展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这些景物的描绘与人事的变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历史沉淀的思考。

最后两句“登高一曲悲亡国,想绕红梁落暗尘”,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登上高处,作者唱起悲伤的歌曲,意味着对国家沉沦的悲痛和忧伤。想绕红梁落暗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的失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历史沉淀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