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物峥嵘催岁暮。宋代。王安石。无才处处是穷涂,两地谁传万里书。节物峥嵘催岁暮,溪山萧洒入吾庐。南归犹喜寻同志,北去还闻困索居。佳句不须论旧约,相随阳羡有篮舆。
诗词:《答孙正之》
无才处处是穷涂,
两地谁传万里书。
节物峥嵘催岁暮,
溪山萧洒入吾庐。
南归犹喜寻同志,
北去还闻困索居。
佳句不须论旧约,
相随阳羡有篮舆。
中文译文:
没有才华,到处都是贫穷的住处,
两地之间,谁能传递万里书信。
节令的变化催促着岁末,
溪山的景色淡然地进入我的庐舍。
南归时,仍然高兴地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北去时,仍然能听到贫困和困顿生活的声音。
佳句不需要论证过去的约定,
随着阳光的陪伴,我有一辆篮舆(古代交通工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以回答孙正之的诗问而作。诗中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超越物质欲望的心态。
首先,诗人以“无才处处是穷涂”的自谦之词,表明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华,生活贫困。他并不以此为痛苦,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
接下来,诗人借用“两地谁传万里书”的形象语言,揭示了作者与孙正之之间的距离。这里的“万里书”象征着心意的传达,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他描述了节令的变化催促着岁末,溪山景色静谧地进入他的庐舍,呈现出一幅宁静自在的画面。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喜悦和对困苦生活的关切。他说无须论证过去的约定,而是希望能与阳光一同相随,以篮舆的形式前行,暗示了他希望有朋友相伴,共同面对人生的困境。
整首诗以平和、淡泊的心态展示了诗人王安石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境遇,诗人以简练、含蓄的语言,将内心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