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拟相如却未工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扬子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ù nǐ xiàng rú què wèi gō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儒者陵夷此道穷,千秋止有一扬雄。
当时荐口终虚语,赋拟相如却未工
()
儒者,陵夷,千秋,扬雄,相如

《扬子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描写了儒者陵夷之后,唯有一位扬雄能在千秋流传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扬子二首

儒者陵夷此道穷,
千秋止有一扬雄。
当时荐口终虚语,
赋拟相如却未工。

译文:
儒者被排斥,这条道路走到了尽头,
千秋之间只有一个扬雄。
当时推崇的口号最终是虚幻的言语,
模仿相如的赋作却未能成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儒学衰落的思考和对扬雄的赞美。在王安石的时代,儒学受到压制,被认为是走到了穷途末路,而扬雄成为了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人物。儒者的理念被抛弃,曾经受到推崇的论调最终变得虚无飘渺,而模仿相如的赋作却未能达到相如的水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儒学衰落的忧虑和对扬雄的赞美。通过对比儒学的陵夷和扬雄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代转变的观察和思考。

诗词中的"儒者陵夷此道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儒学被排斥和走到尽头的景象,暗示了当时儒学面临的困境。

"千秋止有一扬雄"一句,表达了扬雄作为才华出众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的意义。他成为了孤立的存在,突出了他在当时的重要性。

"当时荐口终虚语,赋拟相如却未工"这两句传达了作者对当时言论空洞和文学创作水平不高的不满。儒学被推崇的理念最终无法实现,而模仿相如的赋作也没有达到相如的水平,暗示了当时文学水准的下降。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代风貌的观察和对儒学衰落的忧虑。同时,通过对扬雄的赞美,凸显了扬雄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整体上,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传递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