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朝三见太平年。宋代。苏轼。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双干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见太平年。忽惊华构依岩出,乞与佳名到处传。此柏未枯君记取,灰心聊伴小乘禅。
《柏堂》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道人手种几生前,
鹤骨龙筋尚宛然。
双干一先神物化,
九朝三见太平年。
忽惊华构依岩出,
乞与佳名到处传。
此柏未枯君记取,
灰心聊伴小乘禅。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道人栽种的柏树,它生长了几百年,虽然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但仍然保持着生机。柏树的干枝形似鹤的骨骼和龙的筋脉,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它的生长与神奇的变化使人们感到惊讶,九朝之间三次见证了太平盛世的到来。柏树突然从华丽的建筑物中依岩而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家纷纷希望给它取一个美好的名字,并让这个名字广为传颂。作者希望将这柏树的存在记录下来,以此来慰藉自己的焦虑和烦忧,与小乘禅修作伴。
赏析:
《柏堂》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和表达方式展示了他对自然万物的敏感和审美。诗中的柏树被赋予了神奇的生命力和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生命的延续。苏轼通过描绘柏树的生长和特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时代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柏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象征着历史中那些经历过磨难却仍然坚持不懈的人们,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柏树的突然出现,让人们感到震惊和惊奇,也意味着美好和希望的到来。诗中的九朝三见太平年,暗示了历史上经历战乱之后的太平盛世,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和期待。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希望把这棵柏树的存在记录下来,以此来安慰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困扰。诗中的灰心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小乘禅相伴,意味着通过修行和内心的宁静来面对现实的困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柏树的生长和特征,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时代变化以及美好未来的思考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