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水涨落

出自宋代苏轼的《两桥诗(并引)》,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uí shuǐ zhǎng luò,诗句平仄:平仄仄仄。
惠州之东,江溪合流,有桥,多废坏,以小舟渡。
罗浮道士邓守安始作浮桥,以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销石矴,随水涨落,榜曰东新桥。
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阁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榜曰西新桥。
皆以绍圣三年六月毕工,作二诗落之。
()
合流,小舟,道士,浮桥,涨落,长桥,两岸,石盐木,铁石

《两桥诗(并引)》

惠州之东,江溪合流,
有桥,多废坏,以小舟渡。
罗浮道士邓守安始作浮桥,
以四十舟为二十舫,
铁销石矴,随水涨落,
榜曰东新桥。

州西丰湖上有长桥,
屡作屡坏,
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
为飞阁九间,
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
榜曰西新桥。

皆以绍圣三年六月毕工,
作二诗落之。

中文译文:
惠州东部,两条江溪汇合,
有桥,多数已废弃,只能用小船渡过。
罗浮道士邓守安最先建造了浮桥,
用四十艘船做成二十艘舫,
用铁锁和石矶固定,随着水的涨落,
题名为东新桥。

在州的西侧,丰湖上有一座长桥,
多次修建多次毁坏,
栖禅院的僧人希固修建了两岸的飞阁,
共有九间房屋,
全部使用石头、盐和木材建造,坚固如铁石,
题名为西新桥。

两座桥都在绍圣三年六月完工,
并写下了两首诗来纪念。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座桥梁的建设过程和背后的故事。苏轼通过叙述这两座桥的历史和建造者的努力,展现了人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首先,诗中描述了东新桥的建设情况。邓守安是罗浮山道士,他用四十艘船制作了二十艘舫,采用铁锁和石矶固定,使得桥梁能够适应水位的涨落。这座浮桥的建设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通过描绘邓守安的努力和智慧,诗人表达了对工匠和发明者的赞美。

诗中还描述了西新桥的建设情况。这座桥位于州的西侧,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毁坏。僧人希固在栖禅院的努力下,修建了两岸的飞阁,使用了坚固的石头、盐和木材,使桥梁坚如铁石。通过描述西新桥的建设过程,诗人展示了人们对于桥梁的重视和对历史遗迹的保护。

整首诗以描述两座桥的建设为主线,通过描绘建设者的努力和智慧,表达了对工匠和发明者的赞美。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桥梁的建设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工匠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通过描绘建筑的背后故事,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