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芋魁归饭豆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rú yù kuí guī fàn dòu,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
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
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
(黄有老母。
()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鞍马:(名)①一种体操器械。②男子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用手臂支撑在马背上或鞍环上做各种动作。③鞍子和马,比喻骑马或战斗的生活:~生涯|~劳顿。
远行:远行yuǎnxíng[goonalongjourney;farawayfromone'shome]行走远路,前往某地
卧闻风雨:(名)①风和雨:~无阻|~大作。②比喻艰难困苦:不经历~,怎么见彩虹?
短策陪君作诗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诏恩老翁:1.中国古代对老年男人的称呼。含尊重意。2.对有权势者的称呼。3.父亲.老父。4.指老天爷。5.对扫地老头的尊称。
橘红:一种颜色。由黄色与红色掺合而成,红色成分略多于橘黄。一种中药。为橘的外果皮,有消痰的功能,以广东化县所产最佳。
老母:年老的母亲。泛指老妇。

《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少年鞍马勤远行,
卧闻龁草风雨声,
见此忽思短策横。

少年时骑着马勤奔走,
躺卧之间听到草木在风雨中响动,
看到这一幕,我突然想起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十年髀肉磨欲透,
那更陪君作诗瘦,
不如芋魁归饭豆。

十年来,骑马的磨破了髀肉,
陪伴你一起写诗,我变得瘦弱,
与其如此,不如回家吃芋头和豆子。

门前欲嘶御史骢,
诏恩三日休老翁,
羡君怀中双橘红。

门前的马儿欲要嘶鸣,
御史骢马即将出发,
皇帝的恩典让你休息三天,
老翁啊,我羡慕你怀中抱着的双柿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年轻时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回忆,以及对自己逝去青春和日渐衰老的感慨。他通过描述少年时的骑马奔行和听到风雨声的情景,勾起了他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思绪。然而,时间的流逝使他的身体逐渐疲惫,他觉得自己变得瘦弱,不再具备当年的英勇和豪情。最后,他羡慕身边还年轻有为的人,表达了对年轻与活力的向往和对自己已逝时光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词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年轻时充满激情和奋斗的美好回忆的思考。苏轼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时充满活力和豪情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