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官郑文。宋代。苏轼。供奉官郑文,尝官于武昌。江岸裂,出古铜剑,文得之以遗余。冶铸精巧,非锻冶所成者。雨余江清风卷沙,雷公蹑云捕黄蛇。蛇行空中如枉矢,电光煜煜烧蛇尾。或投以块铿有声,雷飞上天蛇入水。水上青山如削铁,神物欲出山自裂。细看两肋生碧花,犹是西江老蛟血。苏子得之何所为,蒯缑弹铗咏新诗。君不见凌烟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武昌铜剑歌(并叙)》是苏轼所作,描述了武昌地区出土的一把古铜剑的起源和神奇之处。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岸开裂,现出一把古铜剑,
郑文将其献给我,以留念。
这剑的冶铸十分精巧,
并非普通冶炼所能做到。
雨后江水清澈,风卷起沙,
雷公跃云捕捉黄蛇。
蛇行于空中如同射箭,
电光闪耀,烧焦蛇尾。
有时剑落地发出悦耳声响,
雷电飞天,蛇潜入水中。
水上的青山如同铁一般坚硬,
神奇的物品欲从山中自裂开。
仔细观察,剑身两侧生出碧色花纹,
仍然是西江的老蛟的鲜血。
苏子得到这把剑后将会做何事?
或许是用它弹奏琴铗,吟唱新诗。
你可曾见过凌烟功臣,身长九尺,
腰间佩戴着高高拄着下巴的玉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古铜剑的神奇之处,以及它的起源和历史背景。苏轼通过描写剑的冶铸精巧和超凡的力量,展示了这把剑的独特之处。剑的出土让人想象起江岸开裂的场景,仿佛是神奇的力量将其推出地面,使得它成为一件神奇的宝物。
诗中描绘了雷电与黄蛇的战斗场景,形容黄蛇在空中行动迅猛,如同射箭一般,而雷公则追逐蛇,并用电光烧焦蛇尾。这些描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震撼的氛围,展示了剑的神奇力量与能力。
诗中还描述了剑的外观特征,剑身两侧细碎的花纹如同碧色的花朵,这些花纹被比作是西江的老蛟的鲜血,使得这把剑更具传奇色彩。
最后几句则提到苏轼得到这把剑后将会做何事,暗示着苏轼可能会用这把剑来表达自己的才华与文化修养,例如弹奏琴铗、吟唱新诗。
整首诗以奇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对古铜剑神奇之处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