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

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写真何充秀才》,诗句共10个字,诗句拼音为:yòu bú jiàn xuě zhōng qí lǘ mèng hào rá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
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此身常拟同外物,浮云变化无踪迹。
问君何苦写我真,君言好之聊自适。
黄冠野服山家容,意欲置我山岩中。
勋名将相今何限,往写褒公与鄂公。
()
君不见左手:名词,即左边的手,与右手相对。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骑驴:比喻物本已有而反外求。亦作:[[骑牛觅牛]]
皱眉:双眉紧蹙,表示不满、不悦或忧愁。
吟诗:1.作诗。宋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軾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清杜濬《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2.吟诵诗歌。茅盾《子夜》九:“吟诗的杜新箨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巴金《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饥寒:饥饿和寒冷:~交迫(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富贵:(形)既有钱又有地位:~人家。[反]贫贱|贫穷。
安在遗像:遗像yíxiàng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
人间:(名)人类社会;世间:春满~。[近]世间|人世。
此身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谓超脱于物欲之外。指外界的人或事物。
浮云:1.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2.飘忽不定;3.骏马名等。
变化:(动)①事物的性质、形态变得与原来不同:~多端|情况不断~|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随着~。②事物产生的新情况:这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踪迹:(名)行动所留的痕迹:这几天见不到他的~。[近]行踪。

《赠写真何充秀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提到了两位不同背景的人物,通过对比彰显了作者自身的态度和思考。首先,诗中描述了一位名叫何充的秀才,他是潞州别驾(官职),眼睛如电,左手挂着弓,横握着箭。这里描绘了何充的英勇形象。接着,诗中转到了另一位人物,雪中骑驴的孟浩然,他皱着眉头吟诗,肩膀耸起,仿佛承担着山的重压。孟浩然在寒冷的雪地上骑着驴,却依然能够怀抱诗意。通过对比这两位人物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贫寒与荣华的思考。

诗中提到了饥寒与富贵,指出这两者是相对而言的。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都只是物质世界的表象,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追求和精神世界。作者认为,这些物质财富和地位只是暂时的,无法留在人间,而真正能够留下来的是遗像。因此,作者质问为什么要写他的真实面貌,而对此言辞好之纯属自娱自乐。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谈到了自己的容貌与意愿。他将自己比作黄冠野服的山家人,表达了想要隐居在山岩中的愿望。同时,作者提到了褒公和鄂公,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的将相,意味着作者对于功名和地位的思考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形象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贫富和世俗荣辱的淡泊态度。他认为物质的变化是虚幻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追求和对于精神世界的关注。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容貌和意愿时,表达了对于山居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于功名和地位的思考和拷问。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对于世俗境遇的超脱态度,体现了他对于内心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