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问雁吾何敢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uī lái wèn yàn wú hé gǎ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功利争先变法初,典型独守老成余。
穷人未信诗能尔,倚市悬知绣不如。
代北诸生渐狂简,床头杂说为爬梳。
归来问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书。
()
功利:(名)功效和利益(多含贬义):~心|~主义。
典型:(名)①具有代表性或概括性的人或事件:~事迹。[近]典范。[反]一般。②文艺作品中塑造出来的个性和共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
穷人:1.缺乏或相对地缺乏金钱和财富的人。2.经济上不能自足的人,或必须接受某种公共救济或私人救济的人。
不如: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后面所说的:走路~骑车快。论手巧,大家都~他。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公孙丑下》
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狂简床头:亦作'床头'。坐榻或床铺的旁边。床的一端。
杂说:杂说záshuō∶各种说法杂说不一∶零碎的论说文章
爬梳:(书)(动)①梳理。②整理:~古籍。
归来:(动)回来:胜利~|自海外~。
疾世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功利争先变法初,
典型独守老成余。
穷人未信诗能尔,
倚市悬知绣不如。
代北诸生渐狂简,
床头杂说为爬梳。
归来问雁吾何敢,
疾世王符解著书。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苏轼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人们追求功利,争先恐后,而新的变法刚刚开始,还处于初期阶段。

第二句中的"典型独守老成余"指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保持了独立自主的态度,保守而成熟。这里可以看出苏轼对自己的自信和独立思考的态度。

第三句表达了穷人们对诗词的不信任,他们还认为诗词无法帮助他们改变困境。"尔"表示古代的一种客套之词,用来称呼对方。

第四句中的"倚市悬"是指在市场上悬挂诗词作品,以期获得更多的赏识和回报。"知绣不如"表示诗词所带来的回报和绣品相比,不值一提。

第五句描述了代北地区的学子们逐渐迷恋于简单的文字游戏,忽视了真正的学问。他们将床头杂书当作梳妆的工具,这里暗喻他们的学问变得肤浅和虚无。

第六句中的"归来问雁"表示苏轼回来后向迁徙的候鸟询问自己敢不敢言论时事,"吾何敢"表示自己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时世的不满,他认为时世的乱象需要一位明君的领导才能解决,而自己只能写作以表达对时事的看法。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同时展现了他对自己独立思考和学问的自信,以及对时世的不满和对明君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