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疏石瘦第三溪。唐代。唐彦谦。日晏霜浓十二月,林疏石瘦第三溪。云沙有径萦寒烧,松屋无人闻昼鸡。几聚衣冠埋作土,当年歌舞醉如泥。早知涉世真成梦,不弃山田春雨犁。
《第三溪》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描述了十二月的严寒冬天,以及一个荒凉寂静的山谷景象。
诗中描绘了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霜冻浓厚、寒冷无比。林木稀疏,石头也显得干瘪贫瘠,整个山谷干燥凋敝。第三溪的云沙被寒冷所包围,仿佛是被火焚烧一般。
诗人描绘了寂静的山谷中松屋虽然依然屹立,但是无人居住,不再有昼夜鸡啼之声。诗人惋惜地提到了曾经聚集在这里的文人雅士,如今他们早已变成了土中的一部分。他们当年曾在此嬉笑怒骂,歌舞狂饮,不知不觉间已成为了过去。
诗人感慨地说,如果当初早知道人生会是如此虚幻,不如脱离尘世纷扰,躲到山田间,用春雨耕种,也许会更加安宁幸福。
这首诗词诗意深沉,抒发了诗人对光阴流逝、人生易逝的感慨和懊悔。寒冷的山谷景象是诗人内心孤单寂寞、渴望安宁的写照,也映衬出了人生短暂,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整首诗词运用了充满寒冷和荒凉的景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营造了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通过对人生的反思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诗词向读者传递了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唐彦谦。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