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後谁毁誉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咏二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 hòu shuí huǐ yù,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
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
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
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
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
已蜕则两忘,身後谁毁誉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
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
渊明作诗意,妙想非俗虑。
庶几二大夫,见微而知著。
()
高趣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免冠:(动)①脱帽,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②不戴帽子:半身~相片。
名臣:有名的贤臣。
有道

《和陶咏二疏》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疏事汉时,迹寓心已去。
许侯何足道,宁识此高趣。
可怜魏丞相,免冠谢陋举。
中兴多名臣,有道独两傅。
世途方毂击,谁肯行此路。
是身如委蜕,未蜕何所顾。
已蜕则两忘,身后谁毁誉。
所以遗子孙,买田岂先务。
我尝游东海,所历若有素。
神交久从君,屡梦今乃悟。
渊明作诗意,妙想非俗虑。
庶几二大夫,见微而知著。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苏轼对陶咏的两篇疏文的赞美和思考。苏轼提到自己已经远离政治,陶咏的文辞和高尚追求让他感到钦佩。他对于魏忠贤的遭遇表示可怜,而在众多名臣中,只有陶咏和自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他认为在这世上,凡事都是困难重重,没有人愿意走这条道路。苏轼将自己比作一个蜕变的昆虫,还未完成蜕变就已经放弃了,他不再关注身后的毁誉。他提醒后人,不要只顾着追求名利,而要有更高的追求。苏轼回忆了自己曾游历东海的经历,并表示他与陶咏的思想交流已久,现在才恍然大悟。他认为陶咏的诗意高深,思想非凡,希望能像陶咏一样,洞察细微之处并加以重视。

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对陶咏的赞美和思考之作,表达了他对陶咏文辞高尚追求的赞美之情。苏轼以自己为对比,自谦地表示自己已经放弃了政治事务,但对陶咏的疏文赞叹不已。他以魏忠贤为例,表达了对权臣的同情和对清正廉洁人物的推崇。他在众多名臣中,认为只有陶咏和自己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安慰。他以昆虫蜕变的形象来形容自己的人生境遇,感叹自己未能完成蜕变,但他也豁然放下了对外界评价的执着。最后,他提醒后人要有更高的追求,不要只顾名利,而要像陶咏一样,能够洞察细微之处并加以重视。这首诗词通过对陶咏和自己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高尚追求和真理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超越和内心的自我安慰,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