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涵孤城

出自宋代苏轼的《残句风师挟帝令》,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ái shuǐ hán gū ché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风师挟帝令,号呼肆徂征。
云师畏推逐,蓄意不敢争。
雨师旷厥官,所苟朝夕生。
帝眷一夕回,旱识旦暮行。
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
青秧发广亩,白水涵孤城
()
帝令,云师,推逐,不敢,雨师,朝夕,帝眷,翻然,无声,广亩,白水,孤城

《残句风师挟帝令》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风、云、雨三位神灵对人间的影响,以及帝王的威令使自然界发生的变化。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风神挟帝的命令,
号令四处吹征风。
云神畏惧被驱逐,
心怀妄想不敢争。
雨神失去了官职,
只顾着日夜生产。
帝王一夜间眷顾,
干旱见证了黎明和黄昏的行走。
突然间豪雨倾泻,
夜半降临无声无息。
青苗在广阔的田地上发芽,
白水涵盖着孤城。

这首诗词通过人格化的手法,赋予了风、云、雨三位神灵人类的特质和情感。风神受到帝王的命令,号令四处吹送征战之风,象征着帝王的威令和战争的蔓延。云神则畏惧被赶逐,心怀妄想但不敢与帝王争斗,暗示着帝王的统治与压迫。雨神失去了原本的职责,只顾着不断降雨,意味着帝王的眷顾带来了丰收和生机。

诗词中的旱识旦暮行表达了干旱时期只能在日出和日落之间行动,生活异常艰辛。而突然降临的豪雨则带来了旱情的改善,沛然膏泽大地,但这种改变是在夜半无声无息中发生的,暗示着自然界的力量和变化的神秘性。

最后两句描述了雨水滋润下的青苗在广阔的田地上生长茁壮,白水涵盖着孤城,展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包容。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象为载体,通过对风、云、雨的人格化描写,表达了帝王的威令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及自然界带给人们的喜悦和希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