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疑彭泽在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和王巩》,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yí péng zé zà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谪仙窜夜郎,子美耕东屯。
造物岂不惜,要令工语言。
王郎年少日,文如瓶水翻。
争锋虽剽甚,闻鼓或惊奔。
天欲成就之,使触羝羊藩。
孤光照微陋,耿如月在盆。
归来千首诗,倾泻五石樽。
却疑彭泽在,颇觉苏州烦。
君看驺忌子,廉折配春温。
知音必无人,坏壁挂桐孙。
()
谪仙:1.受了处罚,降到人间的神仙。古人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后专指李白。2.借指被谪降的官吏。3.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
东屯造物:古人认为有一个创造万物的神力,叫做造物。
语言:(名)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汉~。
年少:(书)(形)年轻:青春~。[近]年轻|年幼。
争锋:争锋zhēngfēng争胜,争强愿上惧无与楚争锋。——《汉书·张良传》不可与争锋。——《三国志·诸葛亮传》
惊奔

《次韵和王巩》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谪仙窜夜郎,
离开仙境来到遥远的夜郎。
子美耕东屯。
子美在东方的屯田辛勤劳作。
造物岂不惜,
上天难道不珍惜?
要令工语言。
却使得有才华的人难以言传。

王郎年少日,
王郎年轻的时候,
文如瓶水翻。
文采堪比瓶中的水波翻涌。
争锋虽剽甚,
竞争之激烈虽然极为激烈,
闻鼓或惊奔。
一听到战鼓声就会奔走相告。

天欲成就之,
天意欲要成就他,
使触羝羊藩。
却将他置于羊群的篱笆之中。
孤光照微陋,
独自的光芒照亮了微小的住所,
耿如月在盆。
明亮如同盆中的月光。

归来千首诗,
回来后写下了一千首诗,
倾泻五石樽。
倾倒五石的酒桶。
却疑彭泽在,
却怀疑彭泽的存在,
颇觉苏州烦。
颇为感到苏州的繁华烦扰。

君看驺忌子,
你看驺忌和子美,
廉折配春温。
廉折与春温相配。
知音必无人,
真正的知音必然无人,
坏壁挂桐孙。
坏掉的墙上挂着桐孙(指孔子)的画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王郎与子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才华横溢却未得到重用的遗憾之情。诗中描述了王郎年轻时的文采风华,却被束缚在微小的环境中,无法施展才华。诗人苏轼以自己的境遇来投射对王郎的同情和共鸣,也表现了他对自己才华未得到充分发挥的不满和遗憾。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才子无处施展的境遇,以及对社会环境和命运的思考。通过对人生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知音和理想境遇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