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言毕婚嫁。宋代。苏轼。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游净居寺》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十载游名山,自制山中衣。
我游历名山已经十年,亲手制作了适合山中穿着的服装。
愿言毕婚嫁,携手老翠微。
我希望能完成婚嫁之约,与我的伴侣共度晚年。
不悟俗缘在,失身蹈危机。
我没有意识到世俗的纷扰依然存在,陷入了身心的危机之中。
刑名非夙学,陷阱损积威。
我并非早年学习法律,陷入陷阱损害了我的威望。
遂恐生死隔,永与云山违。
因此我担心生死的隔阂,永远与云山(禅修之地)失去联系。
今日复何日,芒鞋自轻飞。
今天再次离开,何时才能轻松地飞翔?
稽首两足尊,举头双涕挥。
我向佛祖和神明行礼,抬头含泪告别。
灵山会未散,八部犹光辉。
灵山的会面还未结束,八方神明的光辉依然闪耀。
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
我希望能够去拜访佛祖和神明,洗涤心灵中的种种罪过。
徘徊竹溪月,空翠摇烟霏。
我在竹溪间徘徊,月光清辉下,空山中青翠的竹叶摇曳着烟雾般的迷离。
钟声自送客,出谷犹依依。
钟声自动送别客人,我离开山谷时仍然依依不舍。
回首吾家山,岁晚将焉归。
回首望着我故乡的山,晚年即将归来。
这首诗词以游山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禅修的向往。他游历名山十年,自制山中衣,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纷扰世俗的厌倦。他希望能够与伴侣共度晚年,但意识到俗世的诱惑和陷阱,损害了他的声誉和威望。他担忧生死的隔阂,希望能够回到禅修的山中。诗中还表现了他对佛祖和神明的虔诚,希望能够净化心灵,洗净前世的罪孽。最后,他在竹溪间徘徊,观赏着月光下清幽的景色,离开时依依不舍,回首故乡的山,期待着晚年的归来。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净化,同时也抒发了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禅修境界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感受,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憧憬和对禅修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世俗的失望和对名利的矛盾心态。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内心追求的表达,以及对禅修和自然的向往,具有典型的宋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禅意思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