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怀二三子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ǒu huái èr sān zi,诗句平仄:仄平仄平。
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
幽梦,竹苇声,曲终,自明,玉楼,峥嵘,有怀,三子,落笔,飞霙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
在午夜时分,我在梦中若有所觉,隐约听到竹林和湖边的芦苇发出的声音。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我起身继续弹奏冻结的琴弦,为了击鼓而行动。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曲调结束时,天色渐渐明亮,美丽的玉楼已经显得崭新壮丽。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
我怀念那两三位朋友,写字的笔落在纸上如同雪花飞舞。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我们一起在竹林中聚会,我感觉自己和孤独的雁鸿一样轻盈自在。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即使在寒饿之中,优美的语言也能流露出来,我身处贫穷之中,但诗歌仍然得以传颂。

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
禅宗的老师又在做什么呢?他笑着指着孤独的烟雾升腾而起。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我独自怀念那位文采出众的人,谁能与我相望呢?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雪夜游览西湖的情景。他在梦中听到竹林和芦苇的声音,起身弹奏冻结的琴弦并击鼓。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以竹林为背景,强调了自身的轻盈和自在。尽管身处困境,苏轼仍然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并思考禅宗的智慧。最后,他独自怀念那位令人敬佩的人,希望能有人与自己相互理解。这首诗意蕴含着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友情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