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履破裘穿缝

出自宋代苏轼的《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è lái lǚ pò qiú chuān fè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两脚冻硬公须软。
()
衣生牛羊红颊入梦:入梦rùmèng指睡着zháo,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千夫:千夫,汉语词语,拼音是qiān fū,意思是很多的人。
野口如麻:形容杂乱。形容密集﹑多。
怀归嘲弄:(动)嘲笑戏弄。
人劳白酒:中国通常用大米、高粱等通过酿造和蒸馏所得的一种烈酒。
耐寒:承受得了寒冷。
不远两脚

《盐官部役戏呈同事兼寄述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新月照水水欲冰,
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庐半与牛羊共,
晓鼓却随鸦鹊兴。

夜来履破裘穿缝,
红颊曲眉应入梦。
千夫在野口如麻,
岂不怀归畏嘲弄。

我州贤将知人劳,
已酿白酒买豚羔。
耐寒努力归不远,
两脚冻硬公须软。

中文译文:

新月照在水面上,水已经结冰,
夜霜穿透屋子,衣服上冒出棱角。
野庐半开着,与牛羊共处,
黎明的鼓声却随着鸦鹊的欢叫而鸣响。

夜晚来临,鞋子破损,裘衣有缝,
红润的面颊和弯曲的眉毛应该进入梦乡。
成千上万的人在野地口如麻,
难道不畏惧被嘲笑而不敢回家吗?

我这位州里的贤良将领知道人民的辛劳,
已经酿制了白酒,买来了豚猪羔羊。
忍受寒冷,努力回家的路并不遥远,
尽管双脚冻得硬邦邦,还是得软软地行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困苦艰辛的役使生活。诗中的盐官部役指的是盐务部门的差役,他们负责盐业的管理和运输。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役使者在严寒冬日里的艰辛和困苦。

诗的开头,苏轼用新月照水水欲冰的景象,描绘了严寒的冬天。夜霜穿透屋子的描写,表现了寒冷的刺骨感。野庐半与牛羊共的句子,则展现了役使者与家畜共处的贫困生活。

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描写了役使者夜晚的孤寂和艰辛。履破裘穿缝、红颊曲眉应入梦的描写,表现了役使者长时间劳作后的疲惫和渴望休息的心情。千夫在野口如麻的句子,则表现了役使者在野外工作时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役使者担心受到嘲笑和诽谤,不敢急于回家。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州里贤良将领的敬佩和感激,他们了解百姓的辛劳,为了回家,他们经过艰难的努力,买了豚猪羔羊,酿制了白酒。尽管路途遥远,双脚冻硬,但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整首诗通过对役使者艰苦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辛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的冷冽寒冬景象和役使者们冻得双脚硬邦邦的形象,使读者对他们的困境和努力有了深刻的感受。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州里贤良将领的敬佩和感激,他们关心百姓、买豚猪羔、酿白酒,为役使者们提供了一些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示了苏轼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同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敬意。它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辛苦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社会批判意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役使者们艰苦生活的景象,表达了对他们坚韧不拔的敬佩,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困境的思考。它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引发读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注和思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