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残缺世已忘

出自宋代苏轼的《舟中听大人弹琴》,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ǔ qì cán quē shì yǐ wà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弹琴江浦夜漏水,敛衽窃听独激昂。
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
自従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
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
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
微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
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
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王。
()
弹琴漏水:漏水lòushuǐ成滴状或细流状流下的液体蒙蒙阵雨或细雨般的淋浴成滴状的降下或漏下我们要不要叫一位管工来修理这几处漏水
敛衽:(书)(动)①整整衣襟,表示恭敬:~而拜。②妇女行礼。也作裣衽。
窃听:窃听qiètīng偷听窃听参议院会议内容窃听一次会议
激昂:(形)(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慷慨~|他的讲演语调~,事实雄辩。[近]高昂。[反]消沉|低沉。
瀑布:(名)从山岩或河道上突然陡直地流下来的水,远看好像垂挂着的白布。
清绝更爱古器:古代乐器。特指古代钟鼎等器物。
残缺:(动)残损不全或不完整。
千家寥落:(形)稀少而又冷落:晨星~|灯火~。[反]繁多。
有如:1.有如同犹如,好像之意。他壮健的身躯~一座铁塔。2.如果,假如。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
老仙不死兴亡:(动)兴盛和灭亡:天下~,匹夫有责。

《舟中听大人弹琴》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船中聆听大人弹琴的情景。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在江浦的夜晚,琴声如漏水般激昂,我谦卑地侧身倾听。风吹拂着松树,瀑布的声音清澈动人,但我更钟爱玉佩的铿锵声响。自从郑国和卫国的雅乐遭到破坏,古老的乐器残缺不全,世人已经忘记了它们。千家万户都凋敝寥落,只有孤零零的一把琴留存着,它像是一位不朽的仙人,目睹着兴亡的变迁。然而,世人不欣赏这种独立的返古之风,他们强求新曲要铿锵有力。微弱的琴音轻轻摇曳,时而转变,几声如笙簧般轻盈。现在,冷酷无情的木头依然存在,何况那些古老的情感早已消逝不见。江水空旷,月亮升起,人声渐息,夜深了,请继续弹奏《文王》之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自身的观察和感受为基础,通过描写夜晚在船上倾听琴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中,苏轼首先描述了弹琴的声音,夜晚的江浦中,琴音如漏水般激昂,展现了音乐的独特魅力。接着,他表达了对乐器的喜爱,尤其钟情于玉佩的铿锵声响,显示了他对美妙音韵的敏感和独特品味。

接下来,苏轼回忆了郑国和卫国雅乐的衰败,古乐器的残缺和被遗忘,抒发了对传统文化沉沦的悲悯之情。他认为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和忽视,导致了这些古老乐器的凋零,只有孤独的一把琴幸存,象征着古老智慧的延续和见证者的存在。

然而,苏轼指出,现代人更倾向于追求新颖的音乐,对于这种返古的风格不感兴趣。他以微弱的琴音形容这种返古之风的渐行渐远,几声如笙簧般轻盈,传递出对传统音乐的细腻描绘。

最后,苏轼描述了江水空旷、夜深人静的情景,邀请琴师继续演奏《文王》之曲,表达了对古老音乐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整首诗词以苏轼自身的情感和思考为基础,通过对琴声、乐器、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对比,传达作者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忧虑。他表达了对古老乐器的珍视和对传统音乐之美的赞美,同时抱怨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冷漠和对返古之风的排斥。这首诗词通过音乐的描写和对古老乐器的思考,以及对现代审美趋势的反思,展示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对美学价值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