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置长太息

出自宋代苏轼的《与正辅游香积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ì zhì zhǎng tài xī,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
()
松竹野火:野火yěhuǒ∶荒山野地燃烧的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燃烧地里野草的火[will-o'-thewisp]∶指磷火;鬼火
此峰佛祖:1.指成佛作祖者。2.对释迦牟尼的敬称。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无人:没有人才。没有人;没人在。
琥珀: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
幽光:1.潜在隐藏的人性光辉。指人的品德。2.微弱的光芒。
发中见者木客

《与正辅游香积寺》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在香积寺游玩时的感受和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越过山岭,鲜见松竹,
常常受到野火的困扰。
这座山峰孤零零地耸立,
感受到了佛祖的力量。
茯苓草无人采摘,
千年岁月化作琥珀。
幽暗的光芒在深夜中闪耀,
看到它的只有游客。
我是否没有长镵(指眼力独到),
真假之间难以辨认。
灵苗与毒草,
很难在细微之处区分。
摆弄着却不肯食用,
抛弃它们长长地叹息。
山上的僧侣修行有所成就,
辛勤地汲取谷粒。
我感到惭愧,像个磨坊工人,
努力开凿混沌的洞穴。
幽寻的旅程恐怕无法延续,
用书板记录岁月的流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香积寺的景色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发了苏轼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

首先,苏轼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岭上少有松竹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欣赏。然而,野火的频繁发生给他带来了困扰,也让他意识到生命中的不稳定和无常。

接着,苏轼通过描述孤立的山峰,表达了他在香积寺这个庄严的佛教寺庙中感受到了佛祖的力量和存在。他将茯苓无人采摘的形象与千年岁月化作琥珀相对比,暗示了时间的长河和事物的变迁。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真假之间难以辨认的困惑。他将灵苗与毒草相对比,暗示了生活中正邪善恶的错综复杂。他摆弄着这些事物,但却不敢轻易接受和使用,这可能是对人生选择和抉择的思考。

最后,苏轼以山上的僧侣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了对修行和努力的敬佩和自省。他感到自己与修行者相比较,像一个辛勤工作的磨坊工人,开凿着混沌的洞穴,但却担心自己的追求和探索的旅程无法继续下去。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抒发了苏轼对生命、时间、真假和修行的思考。它呈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哲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