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举臂辞卢敖

出自宋代苏轼的《赵阅道高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yìng jǔ bì cí lú áo,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见公奔走谓公劳,闻公隐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缘未尽余伊皋。
功名富贵俱逆旅,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持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罔,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企而羡者蓬与蒿。
我欲赢粮往问道,未应举臂辞卢敖
()
奔走,隐退,心底处,高下,梦幻,不知,吾曹,公年,得道,俗缘,未尽

《赵阅道高斋》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赵阅道高斋的情景以及对他的赞叹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赵阅道高斋》

见公奔走谓公劳,
闻公隐退云公高。
公心底处有高下,
梦幻去来随所遭。

不知高斋竟何义,
此名之设缘吾曹。
公年四十已得道,
俗缘未尽余伊皋。

功名富贵俱逆旅,
黄金知系何人袍。
超然已了一大事,
持冠而去真秋毫。

坐看猿猱落罝罔,
两手未肯置所操。
乃知贤达与愚陋,
岂直相去九牛毛。

长松百尺不自觉,
企而羡者蓬与蒿。
我欲赢粮往问道,
未应举臂辞卢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对赵阅道高斋的赞叹和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世俗功名的反思。

首先,诗人看到赵阅道不断奔波劳碌,感叹他的辛劳。而一旦听闻他隐退,就认为他的高尚超脱。这表明诗人对赵阅道的评价有所变化,从劳碌辛苦到高尚超脱。

接下来,诗人认为在赵阅道的内心深处,有着高低之分,他的人生经历宛如梦幻,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指他在世俗与超脱之间的抉择和矛盾。

诗人对赵阅道所建的"高斋"一事感到困惑,不明白其中的意义。他认为这个名字的起源可能是源自于他们这些普通人的臆测,而不是真正了解赵阅道的用意。

赵阅道已经四十岁,已经得道修行,但尘世的缘分还未尽,他与世俗的联系并未完全断绝。

功名和财富对于赵阅道来说都是一种逆境,黄金束缚住他的品性和追求,使他无法自由自在。

赵阅道超脱了尘世的一番事业,带着冠冕而去,只剩下真实的细微(秋毫)存在。

诗人坐看着猿猱落在罝罔(罗网)中,两手却不愿意去解救。这里猿猱象征世俗的追逐和纷扰,罝罔则代表束缚和困扰。诗人通过这个形象,暗示了自己对于赵阅道超然自在的羡慕和对世俗的疲倦。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向赵阅道请教道理的愿望,但赵阅道却未举臂相应,拒绝了他的请求。这里的卢敖是一个传说中的智者,赵阅道可能以他为榜样或者借代。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赵阅道的高斋生活和超脱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对功名富贵的反思。诗人思考了普通人与贤达的差距,认识到自己的愚陋。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疲倦和对追求真正道理的渴望。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于人生追求和内心境界的思考。他通过赵阅道的高斋生活和超脱态度,反思了功名富贵的价值和束缚,同时对于自身的局限和对真正道理的追求产生了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揭示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向往和对功名富贵的反思,展示了苏轼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