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钟我辈一酸辛。宋代。苏轼。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欲寻遗迹强沾裳,
本自无生可得亡。
今夜生公讲堂月,
满庭依旧冷如霜。
生死犹如臂屈伸,
情钟我辈一酸辛。
乐天不是蓬莱客,
凭仗西方作主人。
欲访浮云起灭因,
无缘却见梦中身。
安心好住王文度,
此理何须更问人。
译文:
渴望寻找遗迹,强烈地触摸衣裳,
本来就没有生命的东西,怎能得到消亡。
今夜生公(佛教大师)讲堂的月亮,
满庭园子依然寒冷如霜。
生死犹如臂膀的弯曲伸展,
情感之钟在我们这些人中酸楚不已。
乐天并不是蓬莱仙客(指仙岛住人),
依赖西方来作为主人。
渴望探寻浮云的兴衰原因,
却无缘见到梦中的自己。
安心地在王文度(指王安石)的思想中居住,
这个道理为何还需要向他人询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以及世间事物的独立见解。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世事的领悟。
诗的开头,苏轼表达了人们追求名利、执着于物质遗迹的欲望,但这种追求在本质上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生命和存在的。接着,他描述了夜晚月亮的冷寂,暗示了人们追求的虚妄和空虚。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生死如臂膀般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们在情感上的痛苦和辛酸。乐天不是住在蓬莱仙岛上的仙客,而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表达了对变幻无常的世事的思考,渴望探索事物的起因和终结,却发现自己无缘见到梦中的真实身影。最后,他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推崇,认为在他的政治理论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安宁,无需向他人寻求答案。
这首诗词通过对生死、欲望和追求的思考,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和超越形而上的追求。他呼吁人们应该超越名利和物质追求,通过内心的安宁和智慧来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