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狂不用唤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刘道原寄张师民》,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iān kuáng bù yòng huà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
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
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
仁义:(名)仁爱和正义。
捷径:(名)近便的道路。比喻能迅速达到目的方法或手段:寻求~。
诗书:诗书shī-shū∶指《诗经》和《尚书》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泛指一般书籍、诗文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旅亭腐鼠何劳颠狂:颠狂diānkuáng言谈举止违背常情,放荡不羁

《和刘道原寄张师民》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人生的境遇和人生态度。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仁义大捷径,
诗书一旅亭。
相夸绶若若,
犹诵麦青青。
腐鼠何劳吓,
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
酒尽渐须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追求仁义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境遇和态度。作者通过描绘不同的情景和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仁义的理解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炼的语言,点出了仁义的重要性。第一句“仁义大捷径”表达了仁义是通向成功和幸福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应当追求的道德准则。接着,作者用“诗书一旅亭”来形容仁义的价值,将其与诗书文化相联系,强调了仁义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描绘了人们对于仁义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对具备仁义品质的人的称赞之情。这里的“绶若若”和“麦青青”都是形容词性的偏正短语,形象地表达了仁义的美好和清新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用寓言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于道德败坏者的不屑和鄙视,以及对于仁义高尚者的敬仰。通过对比腐鼠和高鸿,作者表达了仁义和道德的区别,暗示人们应当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准则。

最后两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作者认为,真正的颠狂和糊涂是不需要别人提醒的,而是应当自觉地去醒悟。这里的“颠狂”和“酒尽”都是借景抒怀的手法,通过对于人生状况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于理性和清醒的追求。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仁义的重要性,又通过对于人生境遇和人生态度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道德准则的追求。它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传递了深刻的道德思考和人生哲理,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