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组归来道益光。宋代。苏轼。解组归来道益光,坐看百物自炎凉。卷帘堂上檀槽闹,送客林间桦烛香。浅量已愁当酒怯,非才尤觉和诗忙。何人贪佩黄金印,千柱耽耽锁北冈。人间膏火正争光,每到藏春得暂凉。多事始知田舍好,凶年偏觉野蔬香。溪山胜画徒能说,来往如梭为底忙。老去此身无处著,为翁载插万松冈。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解组归来道益光,
坐看百物自炎凉。
卷帘堂上檀槽闹,
送客林间桦烛香。
浅量已愁当酒怯,
非才尤觉和诗忙。
何人贪佩黄金印,
千柱耽耽锁北冈。
人间膏火正争光,
每到藏春得暂凉。
多事始知田舍好,
凶年偏觉野蔬香。
溪山胜画徒能说,
来往如梭为底忙。
老去此身无处著,
为翁载插万松冈。
诗词的中文译文:
解散组织归来,道路更加明亮,
坐看百物自然的兴衰。
卷起帘幕,室内的檀槽声喧闹,
送客到林间,桦木蜡烛的香气。
浅测已经忧心忡忡,对酒感到胆怯,
非常有才华,尤其觉得写诗忙碌。
有人贪图佩戴黄金的印章,
千柱山上的锁链束缚北方的冈陵。
人世间的竞争激烈,权位之火正在争光,
每到躲避春天的时刻才得到一丝凉爽。
经历了许多事情才知道田舍生活的美好,
在凶险的年景中,野蔬的香气尤为可贵。
溪山美景只能口头上形容,
来回匆匆忙忙,度日如织。
年老之时,无处可定居,
作为老者,扎根在万松冈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作者的归来和对世事的观察为主题,展示了苏轼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节写道作者解散组织后回归平常的生活,感到内心更加明亮,坐在一旁看着周围的一切自然变化,感叹百物的兴衰。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关注和感慨。
第二节写到室内的檀槽声喧闹,送客到林间,桦木蜡烛的香气。这里描绘了一幅生活的场景,展示了和谐宁静的氛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珍视。
接下来的几节,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怀疑和写诗的忙碌感。他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应对愁苦,写诗也让他感到繁忙。这揭示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自我怀疑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诗中还提到了贪图权势的人们,以及在凶险的年景中感受到野蔬香气的珍贵。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两节,以溪山美景和忙碌的往来来总结,这首诗词《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二首》通过描写归来和观察世事的场景,表达了苏轼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中展示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珍视,对自身才华的怀疑和文学创作的忙碌感,以及对权势和人性的观察。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世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