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未绝麟

出自宋代苏轼的《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ù shū wèi jué lí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仙人与吾辈,寓迹同一尘,何曾五桨馈,但有争席人。
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
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
误落世网中,俗物愁我神。
先生忽扣户,夜呼祁孔宾。
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绝麟
愿挂神武冠,往卜饮马邻。
王郎濯纨绮,意与陋巷亲。
南游苦不早,倘及莼鲈新。
()
仙人:神话中指长生不老并且有种种神通的人。
吾辈:(书)(名)我们。
一尘随身:在身上带着的或跟在身边的。
不留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不高雅的物品。通俗的东西。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次王定国韵书丹元子宁极斋》。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仙人与吾辈,寓迹同一尘,
何曾五桨馈,但有争席人。
宁极无常居,此斋自随身。
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
误落世网中,俗物愁我神。
先生忽扣户,夜呼祁孔宾。
便欲随子去,著书未绝麟。
愿挂神武冠,往卜饮马邻。
王郎濯纨绮,意与陋巷亲。
南游苦不早,倘及莼鲈新。

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以苏轼自己的居所“宁极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仙境和尘世的对比思考,以及对人生追求和现实压力的反思。

首先,诗人将仙人与普通人置于同一尘世之中,暗示人与仙的距离实际上并不遥远,他们共享同一个世界。然而,仙人的待遇与普通人有所不同,诗中提到“何曾五桨馈,但有争席人”,意味着仙人享受着特殊的待遇,而普通人却只能争夺有限的资源。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居所“宁极斋”,表达了他对清静、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他认为仙人无常居,而宁极斋则随身可得,暗示自己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然而,诗人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局限,他说“人那识郗鉴,天不留封伦”,暗示他的理想与现实世界的封建礼制和社会规范不相符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烦恼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他感叹自己误入了俗世的网中,受到了世俗的困扰,他希望有一位先生能够来拯救他,他写道“先生忽扣户,夜呼祁孔宾”,表达了对一个救世主的期待。

最后几句诗,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希望。他愿意随从这位先生去追寻理想,但他还有未完成的著作(麟指《书断》),他希望能够在完成自己的著作后再出发。他希望能够挂上神武冠,去向马邻卜饮,这里表达了他追求高尚、豪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仙人、宁极斋和自身的对比,表达了苏轼对于理想生活和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同时展现了他对于追求自由、追求高尚生活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