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箫声断月明中。宋代。苏轼。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杏花飞帘散余春,
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
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
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
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
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
但见绿叶栖残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中苏轼与客人在杏花树下共饮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杏花飘落、明月照入屋中,以及自己踏着月光和花影行走的情景,展现了月夜的宁静与美丽。他们在花间摆下酒席,花香四溢,争着斟满杯中的酒,仿佛酒中凝结出了花雪。虽然所在的山城的酒不好喝,但他劝客人先品尝杯中的月光。然而,洞箫声断续,月亮逐渐西沉,他们开始担忧月落杯空。诗的最后描述了明天早晨的春风卷走了残留的红叶,景色逐渐凋零。
赏析:
这首诗以富有画面感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幽静而美丽的月夜饮酒场景。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诗人与客人在杏花树下共赏明月的情景展现得栩栩如生。他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如“流水涵青苹”来形容月光的明亮和清澈。他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中的酒与月的意象贯穿始终,酒代表着欢乐和人生的短暂,而月则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担忧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最后两句诗,则以明朝的春风卷走残红的景象,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和物是人非的变迁。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的美丽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共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