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路三更罢

出自宋代苏轼的《韩康公挽词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lù sān gēng bà,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西第开东阁,初筵点后尘。
笙歌邀白发,灯火乐青春。
扶路三更罢,回头一梦新。
赋诗犹墨湿,把卷独沾巾。
()
后尘:(书)(名)行进时身后扬起的尘土,比喻在别人后面(别人怎样,自己也怎样):步人~。
笙歌:1.指合笙之歌。2.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白发:1.白头发。2.揭发、揭露。
灯火:(名)泛指亮着的灯:万家~。
青春:(名)①青年时期:把~献给了祖国。②指青年人的年龄(多用于早期白话):~几何?
回头:(动)把头转向后方:刚一~就被老师看见了。②(动)往后退:不能见困难就~。③(动)回家;回来:你上哪里去了,怎么一去就不~?④(动)悔悟;改邪归正:浪子~|现在~还不算晚。⑤(副)稍等一会儿;过一会儿:~见|~再说。
赋诗:吟诗;写诗。
墨湿

《韩康公挽词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第开东阁,初筵点后尘。
笙歌邀白发,灯火乐青春。
扶路三更罢,回头一梦新。
赋诗犹墨湿,把卷独沾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韩康公宴客的情景,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康公宴请客人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在欢乐和享受中,时间仍在不断流逝,青春也在逐渐消逝的感慨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韩康公宴请客人的场景。"西第开东阁"指的是康公在宴会上开放东阁,为宾客们提供场所。"初筵点后尘"描绘了宴会的热闹景象,人们在享用美食后,留下饭菜的残渣。

"笙歌邀白发,灯火乐青春"表达了宴会中的欢乐氛围,笙歌声邀请着年长者参与其中,灯火下青春的人们尽情享受快乐时光。

"扶路三更罢,回头一梦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诗人表示,即使熬夜欢乐,等到宴会结束,回头看时,感觉好像刚刚做了一个新的梦境。

"赋诗犹墨湿,把卷独沾巾"表达了诗人在宴会中的感慨和思考。即使在欢乐之中,诗人仍然忍不住写下了心中的思绪和感受,这些思绪如同墨湿的笔墨,他用手巾独自擦拭。

整首诗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通过描绘宴会的欢乐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词表达了人们在欢乐和享受之中,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所产生的深切思考和忧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