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従归故山

出自宋代苏轼的《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cóng guī gù shā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
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
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aa39。
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
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
贵従老夫手,往配先生几。
相従归故山,不愧仙人杞。
?《本草》:枸杞一名仙人杖。
?
()
草木:1.草与树木。2.指荒野。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野果

诗词:《以黄子木拄杖为子由生日之寿》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
虽云闲草木,岂乐蒙此耻。
一时偶收用,千载相瘢。
海南无嘉植,野果名黄子。
坚瘦多节目,天材任操倚。
嗟我始剪裁,世用或缘此。
贵従老夫手,往配先生几。
相従归故山,不愧仙人杞。

《本草》:枸杞一名仙人杖。

中文译文:
以黄子木制成的拐杖,为了庆祝子由的生日。
杖上雕刻着孔子的形象,象征着尊崇孔子的思想。
虽然被认为是普通的草木,却不愿接受这种羞辱。
这根拐杖偶然间被我拾起,千年来一直相伴。
在海南没有珍贵的植物,只有一种野果叫做黄子。
这拐杖坚硬瘦小,但有许多节目,表现出天生的才华。
我感慨自己最初的制作,世人或许因此而珍重。
这根拐杖从老人手中传承给我,将来将传给更多人。
我们将一同回归故乡山林,不愧为仙人所用的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用以黄子木制成的拐杖为题材,表达了他对孔子思想的崇敬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拐杖的形象以及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追求。

诗的前两句“灵寿扶孔光,菊潭饮伯始。”提到了拐杖上雕刻的孔子形象,意味着这根拐杖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身份的思考,虽然拐杖是由普通的草木制成,但作者并不愿接受这种平庸,而希望通过这根拐杖表达自己的价值和才华。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提到海南的植物和野果黄子,以及拐杖的特点,展示了拐杖的独特之处和珍贵价值。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制作拐杖的感慨,认为这根拐杖可能将被世人所珍重,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拐杖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孔子思想的尊崇和对自身才华的肯定。诗中融入了作者对生命、价值和传承的思考,展示了他对自身处境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