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名渐觉两非亲

出自宋代苏轼的《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 míng jiàn jué liǎng fēi qī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夜拥笙歌霅水滨,回头乐事总成尘。
今年送汝作太守,到处逢君是主人。
聚散细思都是梦,身名渐觉两非亲
相从继烛何须问,蝙蝠飞时日正晨。
()
笙歌:1.指合笙之歌。2.也可指吹笙唱歌或奏乐唱歌。
回头:(动)把头转向后方:刚一~就被老师看见了。②(动)往后退:不能见困难就~。③(动)回家;回来:你上哪里去了,怎么一去就不~?④(动)悔悟;改邪归正:浪子~|现在~还不算晚。⑤(副)稍等一会儿;过一会儿:~见|~再说。
乐事:(名)让人高兴的事情。
总成:总成zǒngchéng[helpsbtoaccomplishsth;complete;accomplish;doastrokeofbusiness]∶成全;作成多见于早期白话总成我这桩美事也作“总承”∶把零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
太守主人:(名)①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的~。②接待宾客的人(跟“宾”“客”相对)。③旧时雇用仆役的人。
聚散:聚散jùsàn会聚与分散人生聚散无常。
细思都是何须:(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需要:详情我都知道了,~再说!
蝙蝠:泛指所有属于翼手目的许多种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时日:时期、时间。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题为《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二首》。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夜晚笙歌声环绕在霅水边,我回首发现欢乐已成尘土。今年我送你作为太守,到处遇见你就是主人。聚散之间,细细思量都是梦幻,身份和名誉渐渐感到陌生。相互相随的人继续点燃蜡烛,无需问,蝙蝠飞过时,日正当晨。

诗意:这首诗是苏轼在他前往济南的途中,李公择用诗歌迎接他时写的。诗人回顾过去的欢乐,发现它已经消逝如尘土。他表示今年他将前往济南,而在那里他会遇见李公择,并且李公择成为他的主人。他思考着聚散之间的变化,感到一切都像是梦幻一般,自己的身份和名誉也逐渐感到陌生。他和李公择相互相随,无需言语,就像蝙蝠在晨光中飞过。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前往济南途中的心情和思考。诗人通过描述夜晚的笙歌声和回顾过去的欢乐来展示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他将目光投向未来,表示他将前往济南,并且李公择成为他的主人,暗示了他与李公择之间的友谊和尊重。在诗的结尾,他用蝙蝠飞过的场景来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暗示着他们的相伴和情谊将持久不变。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谊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时间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