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生与若士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陶拟古九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ú shēng yǔ ruò sh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少年好远游,荡志隘八荒。
九夷为藩篱,四海环我堂。
卢生与若士,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自古无战场。
奇峰望黎母,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舞鹤双低昂。
分流未入海,膏泽弥此方。
芋魁倘可饱,无肉亦奚伤。
()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上下到十五六岁阶段的人。
八荒:(书)(名)八方荒远之地:并吞~。
藩篱:(名)①用竹木编成的篱笆。②比喻屏障:~未撤,门户犹存|亭壁无~之固。
四海:1.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另有“豪放、豁达”的意思。2.四方。泛指四方之地。
渺茫:(形)①由于遥远而模糊不清:分别后音讯很~。②由于没有把握而很难预料:未来只是一片~。
战场:(名)两军交战的地方:上~|商场如~。

《和陶拟古九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少年好远游,
荡志隘八荒。
九夷为藩篱,
四海环我堂。

少年时期喜欢远游,心灵的志向无法被狭隘的环境所限制。九夷(指九个边疆民族)成为了国家的屏障,四海的边疆环绕着我的家园。

卢生与若士,
何足期渺茫。
稍喜海南州,
自古无战场。

卢生(指卢仝)和若士(指陆游)都是文学才子,他们的成就和境遇都无法达到苏轼的远大理想。稍稍欣赏海南州的优美风光,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没有战争的痕迹。

奇峰望黎母,
何异嵩与邙。
飞泉泻万仞,
舞鹤双低昂。

奇峰俯瞰着黎母山(传说中伏羲和女娲的出生地),并不逊色于嵩山和邙山。瀑布如飞泉一般奔流而下,舞动的仙鹤低昂翩翩起舞。

分流未入海,
膏泽弥此方。
芋魁倘可饱,
无肉亦奚伤。

河流分散流入大海之前,它们的滋润之水充盈着这片土地。如果可以吃饱芋魁(一种美味的食物),即使没有肉也不会觉得痛苦。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他希望年轻人可以拓展视野,超越狭隘的环境,追求更高远的志向。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寄托情感来表达对自由、宁静和滋润的渴望。整首诗词以豪放、奇峰、飞泉等形象描绘了他对远游和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欣赏和满足。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