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来独去何人识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曲江独行 自此后在翰林时作·》,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ú lái dú qù hé rén sh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独来独去何人识?厩马朝衣野客心。
闲爱无风水边坐,杨花不动树阴阴。
()
风水,杨花,不动,树阴

《曲江独行 自此后在翰林时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行曲江岸边,从此成为翰林时作。
独自来去,有谁能够理解?
早晨,厩马穿着朝服,我却是个野客的心思。
闲散地坐在风水宜人的水边,
杨花不停地飘落,树荫浓浓。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曲江岸边独自行走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诗中的"翰林时作"指的是白居易在朝廷中的官职,意味着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然而,尽管他有着高官厚禄,却感到自己的心思与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们不同。他独自行走,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诗词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白居易独行曲江岸边的情景。他用"独行"形容自己的行走状态,强调自己的孤独。"从此后在翰林时作"表达了他在担任官职后的心境变化。早晨时分,厩马穿着朝服,与白居易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他作为一个野客的心思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他选择在风景宜人的水边坐下,享受闲暇时光,而杨花的飘落和树荫的浓密则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整首诗词透露出白居易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奈。尽管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但他仍然与身居高位的人们产生了隔阂,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认同。他选择独自行走,远离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静谧之中,但内心的孤独感依然存在。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白居易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凸显了他内心的孤独。它通过诗人的独白,传达了一种深情和思考的意境,引发读者对人生、官场和自我认同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