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泉头坐晚晴。明代。朱芾。第二泉头坐晚晴,满林松籁杂谿声。涤烦老去卢鸿一,谢俗归来卫叔卿。未必《茶经》随火化,拟寻茅屋待春耕。卧游画里违清赏,裹茗它年石上烹。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为志学聘君题惠麓秋晴图(甲寅立冬日)》
第二泉头坐晚晴,
满林松籁杂谿声。
涤烦老去卢鸿一,
谢俗归来卫叔卿。
未必《茶经》随火化,
拟寻茅屋待春耕。
卧游画里违清赏,
裹茗它年石上烹。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坐在第二泉头,享受着晚晴的宁静,
满林间松树的吟唱与山谷的回响交织在一起。
洗涤烦扰,老去的卢鸿只是一个人,
告别尘世归来的是卫叔卿。
并非一定要将《茶经》付之一炬,
我打算寻找一间茅屋,等待春天的耕种。
躺卧于画中违背了清雅的欣赏,
将来,我将在山石上烹制着裹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晴朗傍晚坐在第二泉头的景致。周围的林中松树发出悦耳的声音,回荡在山谷间。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烦扰和纷扰的洗涤之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田园、返璞归真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卢鸿和卫叔卿是历史上的两位职官,暗喻了作者告别尘世的决心。卢鸿表示老去的烦恼,而卫叔卿则代表了返璞归真的选择。
诗人提到了《茶经》,表达了对茶道的喜爱和追求。然而,他提出了一个反思:是否一定要将《茶经》随火化(指放弃),暗示了对传统与现实的思考和选择。诗人决定寻找一间茅屋,等待春天的到来,意味着他希望在自然中寻求宁静和平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雅生活的向往,但他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他将来裹茗(泡茶)时,可能无法在清雅的环境中享受,而是在石头上泡茶,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妥协。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对人生选择的思考,表达了对清雅生活和回归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