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送春风入酒杯。明代。许邦才。城头柳色望成堆,随送春风入酒杯。知己百年谁好在,花边那忍独醒回。
《二月朔于鳞招饮二首》是明代许邦才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头柳色望成堆,
随送春风入酒杯。
知己百年谁好在,
花边那忍独醒回。
诗意:
这首诗以二月初一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欢庆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中城头的柳树已经抽出嫩绿的新芽,景色美丽动人,仿佛形成了一堆堆的绿色。春风吹拂着城头的柳树,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将这美好的景色带入了酒杯之中。诗人感慨百年之际,真正的知己又有谁能够陪伴在身旁呢?在花边酒宴上,怎么忍心独自醒来,孤独地回到现实中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思绪。城头的柳树和春风成为了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春天和友情的向往和思念之情。诗中的"知己百年"一句,抒发了诗人对真正友谊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诗的结尾"花边那忍独醒回",表达了诗人不愿独自面对现实的情绪,希望能够在友人的陪伴中享受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和友情的赞美和思念之情。它通过诗人的感叹和情感的投射,使读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增添了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许邦才(生卒年不详) 字殿卿。明代济南历城人。年少读书时与同县李攀龙、殷士儋为友。他们志趣相投,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而对唐以前的古诗文却极喜爱,常一起到山涧丛林吟诗作赋,乡人目为怪。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许邦才举乡试第一,先授赵州知县,未到任,又上疏改调永宁知县。后迁德府长史,勘验牢狱。四十二年(1563年)转周府右长史,赏加四品服俸。许邦才善于诗文,常题诗于山林庙宇,内容多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其诗风格追随李攀龙。作品有《瞻泰楼集》、《海右倡和集》、《梁园集》。...
许邦才。许邦才(生卒年不详) 字殿卿。明代济南历城人。年少读书时与同县李攀龙、殷士儋为友。他们志趣相投,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而对唐以前的古诗文却极喜爱,常一起到山涧丛林吟诗作赋,乡人目为怪。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许邦才举乡试第一,先授赵州知县,未到任,又上疏改调永宁知县。后迁德府长史,勘验牢狱。四十二年(1563年)转周府右长史,赏加四品服俸。许邦才善于诗文,常题诗于山林庙宇,内容多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其诗风格追随李攀龙。作品有《瞻泰楼集》、《海右倡和集》、《梁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