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证圆通有耳根

出自明代西吾衡上的《山居杂诗(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zhèng yuán tōng yǒu ěr gē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闲向颓檐昼负暄,前峰忽听落啼猿。
未离文字非心眼,欲证圆通有耳根
翠羽每衔花入梦,好风特为我关门。
胸中一事凭谁论,将此身心报佛恩。
¤
()
啼猿文字:(名)①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②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等。③指文章或文章的词句:~精通。
心眼:心与眼。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宋苏辙《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诗:“吾弟有儁才,见事心眼明。”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十九:“你人小不会有人注意,路上见人嘴要巧,心眼灵活些。”谓有意做作以求人知。语本《庄子·列御寇》:“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郭象注:“有心於为德,非真德也。夫真德者,忽然自得而不知所以德也。率心为德犹之可耳,役心於眉睫之间则伪已甚矣。”唐李德裕《慎独论》:“为德者尚不可以有心眼,况为恶者乎?”指心计。《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及至处下来,见他一味诚实,不辞劳,不自大,没一些心眼儿,没一分脾气……因此大家不但不笑他,转都爱他敬他。”老舍《骆驼祥子》十三:“‘祥子送的,看他多么有心眼!’虎妞堵着爸爸的耳根子吹嘘。”峻青《海啸》第四章七:“咳!这些混蛋,真可恶,竟然使出这种黑心眼来了。”胸怀;度量。唐施肩吾《登岘亭怀孟生》诗:“峴山自高水自緑,后辈词人心眼俗。”老舍《四世同堂》三十:“小顺儿的妈决定沉住了气,不去嫉妒老二作官。她的心眼儿向来是很大方的。”见识;观察力。唐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所知心眼大,别自开户牖。”宋邓椿《画继》卷九:“元章心眼高妙,而立论有过中处。”心意;心思。宋张先《武陵春》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元刘天迪《齐天乐》词:“甚新雨情怀,故园心眼,明日西江,斜阳帆影转。”刘白羽《新社会的光芒》:“反正两个心眼:穷人盼八路来,富人盼八路别来。”心底,内心。《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姑娘一听,这话又正钻到心眼里来了。”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十章:“老人家打心眼里喜欢这粗壮的后生。”心地,存心。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老孙头,你光打辕马,不是心眼太偏了吗?”梁斌《播火记》四:“模样尚在其次,要紧的是心眼好,脾气正直,将来能顶门过日子。”佛教语。谓心如眼,能洞察领悟诸法。《观无量寿经》:“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
欲证耳根:1.耳朵的根部。2.佛教语。六根之一。指对声境而生耳识者。3.指缀在鞋跟上的带片。4.耳朵。
翠羽入梦:入梦rùmèng指睡着zháo,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关门:1.把门关上。2.商业机构倒闭。3.关隘、关口的门。
一事:1.一件事。2.服役一次。3.方言。
身心:身心shēnxīn∶肉体和精神身心健康∶心思,精神身心恍惚∶指人的品德修养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刘开《问说》

《山居杂诗(三首)》是明代诗人西吾衡上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在山居中的闲适心境和对修行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闲向颓檐昼负暄,
在悠闲的午后,我倚在颓败的屋檐下,
前峰忽听落啼猿。
突然听到前方山峰传来猿猴的啼声。
未离文字非心眼,
虽然离开文字的表象,但并非远离内心,
欲证圆通有耳根。
渴望证悟圆融的境界,需要有内在的根基。
翠羽每衔花入梦,
碧绿的羽毛每次带来花的香气进入梦境,
好风特为我关门。
美好的风为我特意关闭了门户。
胸中一事凭谁论,
我心中的一切事情凭谁来评判,
将此身心报佛恩。
我要将我的身心报答佛法的恩惠。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和追求圆融的意愿。诗人在山居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境界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翠羽和好风等形象,象征着山间的自然美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和谐。最后两句表明诗人胸怀一事,欲将自身的修行成果报答佛法的恩赐,体现了诗人的虔诚和对宗教信仰的依托。

整首诗词情感平和,语言简练,通过山居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态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禅意和哲理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