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为身受香火

出自明代吕坤的《靳庄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jīn wèi shēn shòu xiāng huǒ,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长清六月才禾黍,大家小家愁无雨。
草根挑尽木如冬,又见探雏啖野鼠。
沙中稚子哭欲绝,阿爷卧路不能语。
三年长饿一息在,那复余情念儿女。
破屋一叟捣榆皮,我问捣之欲何为?土性多沉糠性浮,榆
末和之可为糜。
极知强活能几时,暂于肠胃勉撑持。
妻子填壑老我存,死者长乐生者饥。
恸哭无声但有泪,瘦骨令人摧肝脾。
道旁一庙有神坐,黄金为身受香火
()
禾黍小家:周代卿、大夫采地之小者。低微人家;穷苦人家。小流派;小作家。
草根:一般指基层人民或零起点的创业者。
野鼠:野鼠yěshǔ生活在田野中的鼠类,种类很多,如黄鼠、田鼠、鼢鼠等。一般对农作物有害,有的能传播鼠疫。
稚子:幼儿;小孩子。
欲绝: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阿爷:1.祖父。2.主人。3.父亲。
不能语一息: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暂停;稍歇。一口气息。一个子嗣。犹一丝。
余情:谓充沛的情趣。
儿女:(名)①子女:有两个~。②男女:~情长。

《靳庄行》是明代吕坤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靳庄行

长清六月才禾黍,
大家小家愁无雨。
草根挑尽木如冬,
又见探雏啖野鼠。

沙中稚子哭欲绝,
阿爷卧路不能语。
三年长饿一息在,
那复余情念儿女。

破屋一叟捣榆皮,
我问捣之欲何为?
土性多沉糠性浮,
榆末和之可为糜。

极知强活能几时,
暂于肠胃勉撑持。
妻子填壑老我存,
死者长乐生者饥。

恸哭无声但有泪,
瘦骨令人摧肝脾。
道旁一庙有神坐,
黄金为身受香火。

译文:

在长清的六月里,稻禾和黍子才刚种植下去,
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都为缺乏雨水而忧愁。
草根已经挑尽,木头像冬天一样干燥,
又看到小鸟探索幼雏并啖食野鼠。

沙地中的稚子哭得快要断绝了声音,
老人躺在路边无法开口言语。
三年来长时间的饥饿只剩下一口气,
再也没有余情去思念自己的儿女。

一个破屋里的老人在捣打榆树的皮,
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土性混浊,糠末浮浅,
将榆树皮与之混合可以做成粥。

他深知只有强撑着生活还能持续多久,
只能暂时依靠肠胃勉力维持。
妻子填满了坟墓,只有老人幸存,
死者享有长乐,而生者却饥饿。

哀痛的哭泣是无声的,只有眼泪流下,
瘦弱的骨骼让人心碎。
路边有一座庙,里面有一尊神像坐着,
黄金是他的身躯,承受着香火的供养。

诗意和赏析:

《靳庄行》以明代农村庄园的贫困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贫穷、饥饿、艰难度日的农民家庭。诗中通过描述长清六月的干旱,禾黍无法生长,以及人们为此忧愁的心情,展现了农民们对于自然灾害的无奈与苦楚。

诗中还描述了老人和孩子们的悲惨境遇,他们饱受饥饿之苦,甚至到了生存的边缘,但依然无法摆脱贫穷的困境。作者通过描写这些细节,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诗中的榆树皮象征着农民们在极度贫困中的求生之道,他们利用榆树皮与土一起煮成粥以填饱肚子。这种土性与糠末的混合物虽然粗糙简单,却成为了他们勉力维持生存的希望和依靠。

最后,诗中提到了道旁的一座庙,庙中有一尊黄金神像,接受着人们的香火供养。这象征着农民们对神明的虔诚与希望,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信仰与精神寄托。

整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农村贫困农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现状的思考和批判。它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摹,展现了贫困下人们的困境与挣扎,以及对生活的无尽渴望和对幸福的追求。

这首诗词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触动了读者,表现了吕坤对农民命运的关切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贫困问题。它使人们深思社会的现实问题,呼唤着人们对于贫困阶层的关怀和改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吕坤

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一字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代归德府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吕大庄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主要作品有《实政录》、《夜气铭》、《招良心诗》等,除《呻吟语》、《实政录》外,还有《去伪斋集》等十余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水利、教育、音韵、医学等各个方面。吕坤思想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代表作《吕坤全集》是文化典籍整理中的原创性之作。现在宁陵有吕坤篆盖于慎行的墓志铭。
...

吕坤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