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置庑下

出自明代陈第的《感古十四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guī zhì wǔ xià,诗句平仄:平仄仄仄。
魏有农夫,耕获美璧。
以示其邻,诳谓怪石。
归置庑下,光照一室。
疑是怪征,弃诸远陌。
夫苟弗知,至宝轻掷。
世多若人,贤圣灭迹。
¤
()
农夫:旧时称从事农业生产的男子。
以示怪石:似玉的美石。奇形怪状之石。
光照:1.光线照射。2.光芒普照。
至宝:(名)指最珍贵的宝物:如获~。
灭迹:灭迹mièjì[destroytheevidence;erasethetracesofone'scrime]消灭做坏事的痕迹消赃灭迹

《感古十四首》是明代诗人陈第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魏国有个农夫,耕种得到一块美丽的玉璧。
他拿来展示给邻居,却谎称是奇特的石头。
回家后将玉璧摆放在庑下,光亮照耀整个房间。
他怀疑这是罕见的珍宝,便将其抛弃在远离家的路边。
如果人们不了解它的价值,即使是至宝也会轻易被丢弃。
世间充满了像他一样的人,伟大和圣明的人物也会被埋没。

诗意:
这首诗通过一个农夫的故事,表达了对人们浮躁和功利心态的思考。农夫在获得了一块珍贵的玉璧后,却将其轻易地抛弃了,说明他对宝贵物品的价值没有真正认识。诗人通过表达这个农夫的故事,批判了世间众多像他一样轻浮、浅薄的人,也暗示了贤圣之人可能会被埋没的现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示了人们对珍贵事物的轻视和功利心态。通过对农夫的描写,诗人抨击了人们对于世间珍宝的无知和浮躁,以及对真正贤圣之人的忽视。诗人通过平实的文字,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提醒人们应当珍惜真正的财富和伟大的人物。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快,语言朴素而富有力量。通过一个小故事,诗人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引起读者对人性的反思。同时,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农夫和贤圣之人的对照,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真正价值的误判。整首诗词意境独特,启发人们思考人性和价值观的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第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连江(今福建连江)人。陈第是我国杰出军事家、旅游家、音韵学家,他著述甚丰,除《一斋诗集》、《两粤游草》、《五岳游草》外,《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伏羲图赞》、《尚书疏衍》等均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明万历四十八年卒,终年七十七岁。
...

陈第朗读
()